作者:沈阳
一、发展阶段
从微博的发展历程来看,微博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的狂热发展,第二阶段是中期的探索发展,第三阶段是近期的稳定发展。
第一阶段的狂热发展期自2009年8月开始,特征如下:首先是热度依赖大V拉动,V的活跃性决定了全场活跃度,时政话题主导舆论圈,趋于失控,甚至部V喊出了微博改变一切的口号,微博对社会的影响,过于超前,这一切必然招致传统社会的反作用。
微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探索发展期,自2013年8月的网络治理开始,在这个阶段中,激进言论的大v,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同时,微博的热度有所回落,微博也在探索盈利模式。
近日,以任志强事件,微博2015年Q4财报的发布为标志,代表了微博正在进入稳步发展期,当然这个阶段的分界点还可以再思考一下。标志性信号,微博召开了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的座谈会,要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相信微博已经从心理和机制完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调试,微博在政治上将更加成熟。而微博的收入更加长尾化,微博正在摆脱一个完全的媒体属性调性,呈现出更多的数据平台,营销平台,服务平台属性。微博的月活用户达到了2.36亿,日活用户1.06亿,移动端用户占比Q4位88.7%,全年营收30.15亿元,盈利4.41亿元,
综合来看,微博已经进入了稳定发展期,微博的发展道路,本身体现了社交媒体的中国特色的探索,体现了政府,和民间的博弈、协调、适应。对盈利模式探索,同样回答了社交媒体到底如何赚钱的问题,老实说,社交媒体和社交网络都有被管道化的危险,但近期微博的运营,已经显示,微博平台方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下一个看点就是微信管理平台如何化解管道化命运,从其体量来看,如何以互联网的速度和规模破解此问题有一定难度。
二、从大V到普通网民
微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舆论作用是巨大的,微博也是网络名人、网络大V,或者概括为中国网络舆论民间话语权力个体和群体阶层的崛起之地,培育了亿级规模的具有公共传播意识,覆盖社会各个阶层和领域的话语人群发声和关注的生态系统。
近期中央网信办所倡导的角度已有所变化,提倡中国好网民,即对舆论关注下沉到普通网民,这本身就是大V治理之后的必然之举,意味着网络正能量倡导的长尾化。而微博恰恰是舆论场中能够精准定位和洞察网友的平台,从这个角度来说,微博是培育中国好网民的主要平台之一。新闻客户端、微信做这个事情都有点不是这么直接和直观。
我们日常生活确实需要微信这样的通讯工具,微信本身的产品设计也经常有出彩的地方。但同时,我们不可能永远不通过网络参与到这个时代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网络互动中。微博仍然是这样独一无二的平台。对企业及政府而言,树立品牌,洞察用户,关注口碑,动员社群,集聚粉丝,强化互动,微博和微信将是互补和互洽的关系。
随着微信朋友圈好友数量的增加,微信的信息过载正在快速增加,朋友圈的四个特点:一是年轻女人晒的照片大部分都是美女,二是大家在朋友圈都生活得很好,三是朋友圈中谣言比较泛滥,四是公号推广营销者较多。
这种状态让人不由得念起微博的好来。微博总是有人批评你,诤言的状态恰恰是公共传播所不可缺少的。微博的信息是基本透明的,微博的内容是全域可搜索的,微博的谣言自净化机制很强大,微博营销信息在信息流中容易被信息流机制处理或取消关注。
对时政关注者而言,对微博的回归,更像是一次自我的救赎和风险心理的成熟。对娱乐爱好者而言,对微博的狂热,更像是和明星的零距离接触,就像他们在酒店外面苦苦等待明星路过,尖叫一声,带来的心理满足感。
微博和微信都容易上瘾,批判也容易上瘾,唱赞歌同样容易上瘾,这种舆论参与的成瘾症似乎没多少人研究。
所以对微博微信的研究,我相信会逐步从大V大号的关注过渡到普通人的研究,毕竟只有分析好网民,才能深入探讨大V大号的演化机理,才能分析清楚网民从内容到电商的转化心理及行为动机。
我们把这个趋势叫做大v到普通网民的研究焦点回归,这种回归将会在达到一个均衡点后,才会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