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塑造新人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7-02-15 13:47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2-15 13:47:31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责任编辑:石依诺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的国情所面对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提升和重建全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调动蕴藏在广大群众中的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投身到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中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于当代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历史错位和时代反差,因此,盲目地笼统地宣扬世界“已经进入非英雄时代”的说法是不符合当代中国的社会状态和现实需要的,至少是过于超前的。一些受到后现代主义社会文化思潮影响的学人主张“告别革命”、“毁灭理想”、“躲避崇高”、“游戏人生”、“回归自我”,文艺评论中宣扬“融化信仰”、“削平价值”、“终止判断”、“消解深度”,都是缺乏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创作和大众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非理性化、非英雄化、非崇高化的思想流弊和极端的个体化、欲望化、鄙俗化的价值低迷以及超商品化、超消费化、超功利化的价值畸变,都是不利于当代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的。

  当代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尤其需要作为创业者和改革者的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从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中涌现出来的一批批具有时代特征的既平凡又伟大的新人形象,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生动的、丰富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人们有时从荧屏上所看到的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甚至比起作家们所创造出来的艺术典型还光彩照人。观众从“感动中国”、“红色记忆”、“时代先锋”、“劳动者之歌”对历史和现实生活里的先进人物的英雄业绩的写实性传播中,深刻感受到那些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勇士和志士们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感受到那些为了实现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付出的辛劳和智慧的民族脊梁和社会精英们所表现出来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境界。所有这些从革命实践和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新人,用自身所创造出来的胜过雄辩的事实,征服、温暖、滋润和激励着大众的心。他们是生活在普通老百姓中间的真实可信的淳朴而又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三

  作家艺术家们有选择“写什么”和“怎么写”的自由。创作主体可以歌颂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揭露和批判假恶丑也可以从反面间接地肯定真善美,引导人们向那些丑陋的和龌龊的东西揖别,从而具有一定的预防、教训和警示作用,却不能从正面告诉人们应当做什么和怎样做。只有塑造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新人形象和新人形象体系,才能更好地通过宣扬先进人物和英雄人物的理想信仰、人生态度、体制认同、观念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伦理道德情操,从而充分体现以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对大众起到示范、启迪、疏导、规劝、镜鉴、陶冶、感化、鼓舞、救赎乃至提升的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能否获得成功,归根结蒂,取决于人的现代化建设,期待于人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素质的优化和全面提升。塑造新人形象对培育和造就适合于当代中国现代化需要的社会主义的一代新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价值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通过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把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转化为现实存在的产物。优秀作家非常关注和强调通过塑造新人形象倡导参与社会实践对变革社会现实和创造历史价值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等论著中,把能否改变社会环境确立为新人的重要标志。他们认为思想是重要的,但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东西,“为了实现思想”,必须“有使用实践力量”去“改变旧环境”的“新人”。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人特别重视通过塑造社会主义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和新人形象,肯定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主导思想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代领导人主张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工农兵服务,倡导作家表现新的人物和新的世界,号召通过典型的艺术描写,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他们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第二代领导人主张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把“实现四化”和“振兴中华”的伟大实践视为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源泉和根本道路,提倡通过塑造作为创业者和改革者的新人的形象,来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创造活动,反映各种社会关系的本质,表现时代前进的要求和历史发展的趋势。第三代领导人主张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认为人民的创造实践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号召作家艺术家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反映和引导人民创造历史的壮阔行动。因此,我们的文艺应当在通过塑造具有强烈时代感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和形象体系,弘扬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陆贵山)

[责任编辑:石依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