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尹鸿:为电视艺术发展“正衣冠”

2017-03-03 17:52 来源:人民日报 
2017-03-03 17:52:41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责任编辑:李姝昱

  作者:尹 鸿

  在文化产业大发展、传媒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中国电视近年来开放吸收世界各国电视文化发展的经验,积极响应广大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解放想象力,释放创造性,带来了中国电视文艺前所未有、生机勃勃的发展格局,不仅数量庞大的电视剧创作成就斐然,电视综艺晚会等传统电视文艺形式不断吐故纳新,而且一些新的电视文艺节目形态,如实景真人秀、歌唱选秀、达人秀、脱口秀、戏剧表演秀等文艺娱乐节目样态也大量涌现,加上在相关政策推动下,纪录片、动画片等过去相对小众的电视文艺形态也得到了快速成长。在大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理性地分析中国电视文艺的走向、如何解析电视文艺思潮、如何引领电视文艺向着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复兴呐喊的大方向发展,都迫切需要现象梳理、理论总结、学术阐释和思想辨析。近期,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第二卷)》应运而生,体现出其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从2010年开始组织编写、连续出版《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如今出版的是总结梳理2010—2011年度的第二卷蓝皮书。这本蓝皮书延续了第一卷的优点,在内容的全面性、作者的权威性、资料的详实性、立场的鲜明性上,成为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现状的一面镜子,一方面对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对发展误区给出警示。其大量客观数据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了报告的文献价值,而其对近两年来若干重大电视文艺现象的专题性分析则明显提高了报告的理性深度和学术深度,也强化了报告对电视文艺健康发展体现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

  本卷特别令人瞩目的是新增加了“电视艺术理论与评论发展报告”、20多位“飞天奖”获奖作品导演的阐述以及“全国电视文艺(文化)节目集萃”等部分,不仅填补了此前研究的空缺,而且为电视文艺的创作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参考资料。特别是理论与评论部分,不仅体现了重视理论批评在电视文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促进、监督、引导作用,而且也通过对本年度重要的理论批评观点的评述,概括了本年度电视文艺理论的发展和电视文艺批评的特点。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重视理论批评建设,为电视文艺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功能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近年来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种种重大现象,都在这本报告的视野中得到了体现,对发展的如火如荼的电视动画的冷思考,对电视戏曲节目求新求变的探索路径的讨论,对海外大量引进电视节目模式现象的反思,对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如何突破唯收视率标准的尝试,还包括两年之间中国电视文艺相关节目的资料、图表、评价信息等等,本书可以说在照顾全面性的前提下,对一些重大的电视文艺现象都不回避、不畏难,而是放到中国社会发展、电视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讨论,一方面看到电视文艺种种现象产生的“合理性”,一方面看到中国电视文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从这面镜子中,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中国电视文艺的现状,也是中国电视文艺发展的未来。

  严格来说,中国并不缺少电视评论,缺少的只是立场鲜明、实事求是的电视评论。当年鲁迅先生所讽刺的所谓“骂杀”和“捧杀”式批评还在泛滥,而这卷蓝皮书却坚持以理服人、以事实说话的态度,坚持弘扬先进文化、传承创新的立场,对当前电视文艺创作中的媚俗、庸俗、低俗之风提出尖锐批评,对各种盲目跟风、简单模仿、粗制滥造的浮躁现象进行了严肃的分析,体现了引领中国电视文艺更好地适应改革开放新阶段、适应全球化大背景、适应观众精神文化需求变化的自觉意识。所以,这卷蓝皮书,不仅有“冷冰冰”的数字,活生生的案例,同时还有一种引领文艺发展的态度和温度,体现了推动中国电视文艺面向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努力。

  也许,由于本书作者比较多,各章节之间的写作水平还不完全平衡,客观文献与主观评价之间的平衡和协调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卷帙浩繁带来的时效性相对滞后,也许都是这本蓝皮书在未来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是无论如何,它都可以说是中国电视文艺发展过程中的一面镜子,不仅反映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文艺的飞速发展,而且反映着我们对待这种发展的立场、态度和期望。这面镜子,为电视文艺“正衣冠”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尹 鸿)

[责任编辑:李姝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