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网络文学适应的是特定的受众群

2017-04-01 10:07 来源:中国作家网 
2017-04-01 10:07:26来源:中国作家网作者:责任编辑:付双祺

欧阳友权

欧阳友权

  感谢作协开了这么一个有意义的活动。这次对我分析的一个作品是《扶摇皇后》,这是一部典型的穿越玄幻的作品,浩浩90几万字。这个作品写了一个叫孟扶摇的人从盗墓的古洞里面穿越到一个五洲大陆,那里完全是异域风情,在那里她历经陷阱,有很多斗争,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件,故事非常曲折,因为写的是异域风情,那里的人和事包括她生存的方式,生活的背景完全与现实世界不一样。所以作品有很强的可读性。

  我感觉这个作品至少有三点是让我受到了感染:一个是这个作品富有天马行空式的文学想象力,这一点非常契合我们写手和读者的爱好,也非常契合文学应有的本性,文学本身就是一个虚拟的,在想象空间里面完成的。这个作品它的想象力在众多的网络小说里面是非常富有代表性的。小说所表达的穿越到异域当中所经历的人和事,都是围绕着人物的情感来发展的,作者转换自如,跌宕起伏的情节一定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写到了爱情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可读的时尚元素也很多,比如美女、帅哥,功夫的比拼、斗智斗勇,各种惊险情景的再现,好人得救等等异族奇人,这是我们传统文学当中很少能见到的,还有神鼠,一个小动物,拥有很大的力量,对主人非常忠诚,这种想象力是我们年轻的作者的优势,也是这一类作品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第二,这个作品在人物塑造上,搭了一个框架。刻画了孟扶摇这很漂亮又很有武功,不乏雄心壮志的女主角,她有很多特点,年轻,又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她的目标就是最后能够战胜所有的对手,到达五洲大陆最后一关。以这个人物作为主线,塑造了许许多多鲜活的人物、有故事、有脉络。一个长篇的作品要吸引读者,吸引受众,这个故事的脉络非常重要,作者在这方面经过了精心的构思,以一个主要的人物为主线,串联出不同类型的善恶的人物角色,这样让读者阅读起来可以持续跟踪这个主人公的命运,他经历的各种陷阱,最终能不能达到自己的愿望和目标?我觉得现在的网络作品是要靠很多的粉丝来读的,作者必须要有这种功力,怎么吸引读者能够不停地读下去,不想让你把故事尽快结束,这也是很多网站在运营当中期待写手和读者之间形成很强大的凝聚力的一个重要的举措。网站希望写手有这样的魅力,写手能够这样做,就会有更多的读者,网站也会增加更多的流量,从产业的角度、商业利益的角度,从作者利益的角度,还是从文学方面来考虑,这种结构都很好。

  第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大概有30几号人物,他们的出场和落幕,线索都很清晰,每一个人物扮演的角色在这个里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物的塑造,像孟扶摇的执着,裴瑗的硬度,战北野的强悍,长孙无极的智谋等等都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是这部作品能够吸引人的特点所在。

  但是这个作品可能也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不仅仅是这个作品,是我们类型化小说,比如说穿越小说、玄幻类的小说可能都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想反问的一句话,像这样的作品,玩转了穿越,是否玩转了文学呢?是否玩转了网络文学呢?比如说就这部作品,它是一个无根童话的人生苦难描写,这个主人公她经历了这么多的曲折,根源在哪里?要朝向哪里去?因为他是在玄幻的空间里面展示的故事,离我们现实生活很远。包括天下归元,这都是很年轻的作者,与她们的生活阅历有关,类似于《扶摇皇后》这样的作品,只要经常玩网游,只要经常接触这些新媒体,你不需要太多的生活积累,也能够把它写出来。所以这样的作品适合于分众的阅读,而不适于精读,还没有达到精读的要求。也就是说,看过就看过了,要让我再看第二遍,可能我没有这样的兴趣,这和传统的作者来衡量的话,这有很大的区别,它的内容是各为其主,适应的是特定的受众群,不是满足每一个人,吸引的是特定的群体。

  另外这个作品,我感觉似乎没有价值判断,这个里面没有真正的坏人,这个里面武功高或者低,都是各为其主,没有价值判断之分。

  还有这一类的作品,存在着市场催生长篇的可能,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篇幅拉得比较长,如果把某一些情节删减,也不会影响整个故事的框架。以我的阅读感受来说,还可以再精致一些,简短一点。

  本部作品我感觉有三个短板,第一个,隔,和我们的生活有距离。第二个,漂,这个里面写的情感,似乎没有价值判断,深刻的人性的把握,爱情也是很漂的,究竟爱谁,最后孟扶摇会和哪个公子结合呢?没有交代,好像和谁都可以。第三个,零度写作,马赛克式的写作,怎么写都行,拉多长都行,这是今后需要克服的地方。

  作者简介:欧阳友权,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网络文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国家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主要从事网络文学、新媒体文化、中国文化品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15项。代表作有《网络文学论纲》《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数字媒介下的文艺转型》《网络传播与社会文化》等。

[责任编辑:付双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