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郑芬兰

2017-12-28 09:48 来源:光明网 
2017-12-28 09:48:58来源:光明网作者:责任编辑:赵艳艳

郑芬兰

  2017年度突出贡献

  一、女红的复兴走进116所中小学,2017年将非遗与国家版图教育相结合,开展非遗进校园“小巷三寻环保书皮与汉声阅读进校园”活动。

  2014年,郑芬兰将土布制成书皮,开启“非遗进校园”,联合汉声发起“小巷三寻环保书皮与汉声阅读进校园”活动,经过4年,该活动已经走进了全国116所中小学校园,推广为全国性的非遗环保的文化性活动。2017年郑芬兰联合浙江省测绘局,结合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的概念,将地图与非遗手作、阅读融合,并且在北京、陕西、新疆、海南发起“绣我中华,手艺无疆”活动,联合陕西澄城刺绣市集代表性传承人武麦花,海南苗绣继承人李海燕、新疆哈萨克族绣、布绣传承人库西拉,将地图版的书皮,结合当地刺绣特色,开发当地文化特色的非遗文创衍生品,并且在全国各个中小学开展体验活动。

  2017年在清华附中永丰学校(小学部)开辟“校园中的半亩棉田”,从棉花种植到土布纺织体验,将自然教育与非遗教育、人文教育相结合,立足于中华五千年的耕织底蕴,以土布纺织技艺为主线轴,以二十四节气为课程时间点,将文化课程与棉田相结合,结合当下教育的形式与方法,让孩子们在循序渐进中认知从种下棉仔到成品。

  三、“手工的村落——手工技艺植入农村妇女计划”,积极倡导并参与古村落的活化与生产性保护,帮助村民建立自身品牌,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载体。

  15年前提出了“手工的村落”概念,一方面对村落的传统手工技艺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将手工技艺植入当地的村落妇女,改善当地妇女的生活,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深挖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植入小巷三寻的技艺与运营理念,在当地特色产品的基础上,用锐意创新的思维与设计能力研发一系列非遗文创衍生产品和符合生活的日用品,并让他撬动市场。技艺的植入不是对当地文化的冲击,而是让其自然生长,她始终建议当地成立一个自主品牌来运营,自己所扮演的只是指导、服务和互助的角色。

  1、扎根于古村落,帮助两位贵州女孩车然与刘香建立品牌“知青”,帮助她们一起恢复贵州上甲布依族妇女传统制衣技艺。

  2、推动对坞村古榨油坊保护与留存,帮助美院回乡青年余家富建立“村上酒舍”民宿,带动当地村民网络销售村手工山茶籽油及农产品。

  3、2017年云南寻梭之旅深入云南水沟头寨子,在寻梭过程中,原始的傈僳族织麻工艺和淳朴的村民让郑芬兰震惊,寻梭之旅结束后郑芬兰再次进入水沟头寨子,为其建立品牌“三百妞”,将当地的纺织品开发成系列瑜伽产品。

  4、帮助大理喜洲周城白族青年杨化建立蓝染品牌“植染”。

  5、推动磐安县榉溪村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帮助当地青年孔国军建立“九思堂”品牌。

[责任编辑:赵艳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