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运(曾用名:郭泰运),1926年1月出生,13岁入开封“云记”门神店做学徒,至今从业近80年,是从事朱仙镇木版年画行业中有一位年龄最长、从艺时间最长、知识最广、掌握技艺最好、影响最大的老艺人。
1961年,开封市建立了“开封年画社”,郭太运教授了大量徒弟。
1983年,开封市成立了“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郭太运任古版研究室主任,带领大家对朱仙镇年画雕版进行修补和复刻、加以整理进行系统科学研究。
2004年,已是81岁高龄的郭泰运被开封市博物馆再度请“出山”。他以师带徒、教授博物馆美术专业毕业的青年人年画知识和印制技艺。
2008年1月15日,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种邮票正式发行,四枚邮票中的三枚原创稿均由郭太运大师亲手印制和供稿。
2007年,郭太运先后被国家文联及河南省文联命名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央视7套、10套、安徽卫视等数十家媒体对他也做了专题报道。
至今现在近93高龄他依然坚持每天到开封市博物馆指导徒弟和为游客讲述年画知识。
郭太运(曾用名:郭泰运),男,1925年出生,开封县曲兴镇人。13岁入开封“云记”门神店当学徒。“云记”老店当时是开封城最著名的门神(年画)作坊之一。掌柜刘子云,祖辈一直经营年画。店内门神(年画)领做师傅为李景运、宋金明,刻版领做师傅为张文礼,红纸(染纸)领做师傅是徐乃礼。他们都是朱仙镇最有名的师傅。郭太运当时即从师于这几位老艺人。在云记学徒三年,四年出师,成为几十个师兄弟中的佼佼者。
出师后,郭太运与师兄谢合彬合作在大南门里勤农街搞了一年“背作”之后,自己单干,取店号“泰盛”。一直到解放初期还刻印过一些新题材的年画,在年关时节销售。
1961年,开封市建立了“开封年画社”,郭太运和朱永敬、等许多老艺人都被吸收到该社刻版、印画。使这一民间传统艺术得到一定的发展。1983年,开封市成立了“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社”。郭太运任古版研究室主任,并与专业人员一起,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雕版、资料进行修补、复制和整理。所整理出来的年画得到刘岘、华君武、王树村、薄松年、张道一、冯骥才、倪宝诚等诸多专家的肯定。先后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展出,还应邀到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因他的技艺精湛和突出贡献,1995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的称号。
2004年,郭太运被聘于开封市博物馆,并教授美术专业毕业的青年本科生年画知识和印制技艺,要把70年的经验和手艺传承去。国家文化部于2007年4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申报活动,经过专家认真审评,郭太运以在朱仙镇木版年画抢救、保护、传承、发展中做出卓著贡献,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全省仅有8人获此殊荣,朱仙镇木版年画项目唯有郭太运一人。同样,由中国文联组织评审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朱仙镇木版年画项目也只有他一人荣获,他成为此项目的两个全国“第一”。至今现在近93高龄他依然坚持每天到开封市博物馆指导徒弟和为游客讲述年画知识,他愿作“守护门神(年画)的门神”。
2017年度突出贡献
一、以师带徒,传授技艺。
2017年,郭太运带领开封市博物馆年画保护中心举办“非遗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技艺”培训班两期,共招收大学生及社会非遗文化爱好者30余名。通过学习,学员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相关知识和制作技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表示要做一名非遗文化的宣传者。
二、宣传年画,屡获殊荣。
郭太运带领徒弟积极参加“河南省文化厅豫见传统之美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成果展”、“2017开封市元宵节民俗文艺展演”、“河南大学文化节非遗文化宣传”、“2017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保护进校园”、“上海东方元素展”、“科普宣传展”等活动,现场的印制表演及互动环节成为活动中的亮点。郭太运老师先后受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人民网、新华网等十多家媒体的采访报道。2017年,他被开封市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开封文化奖章”,同时,荣获“鼓楼好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