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提起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长梁幼生,他笑容可掬、为人低调、言语不多,却始终给人一种清新、谦和、豁达、开朗的感觉。作为坚守血防战线30余年的他来说,他始终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血防工作者,不能忘记自己的神圣职责:捍卫群众健康,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为江苏省血防事业作贡献。
“嫁错”血防职业,学成归国系群众
39年前参加高考的梁幼生也没想到过自己会从事血吸虫防治工作。按他的话说,当时是误打误撞进入了这个领域。也就是这次“嫁错”了职业,让江苏省血防所多了一位跻身国内行列的血防专家。1978年全国恢复高考,下乡插队的梁幼生迎来了人生的转机。可没想,虽然获得了高分,但志愿没填好,没能如他所愿上他喜欢的专业,而在“服从组织分配”下,被分配进入预防医学专业学习。工作了几年后,他又成为江苏省血防所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这里,老师给他讲了一段故事,那就是五十年代的“送瘟神”战役。“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当时在江苏血吸虫病肆虐横行,一片衰败的景象。不仅江南水乡的百姓深受血吸虫之苦,而且,数万准备攻打台湾的解放军将士因在水网地区训练,也患上了血吸虫病,一些部队因此完全失去战斗力。由此,梁幼生才真正喜欢上了他选择的专业。“他们才是最需要帮助的。”疫区百姓因感染血吸虫病所遭受的痛苦,唤起了他作为一名血防工作者的责任感。献身艰苦而危险的血防工作,从事默默无闻的血防公益事业,成为他无怨无悔的追求。
由于梁幼生的勤奋好学,业务能力出众,被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派送至英国读博士。在英期间,有“猎头”公司相中他,介绍他去待遇优厚的外资企业,但他心中有放不下的血吸虫病防治,放不下那受危害最大的群体农民。他说:“血防是一项服务于贫苦农民和渔民的公益性工作,目前我国的任务还很艰巨,我只有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于是毕业答辩一结束,梁幼生便收拾行李回家了。
田间地头跑,现场防病忙
“有女莫嫁血防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郎回家,端起脚盆洗衣裳。”这真实地反映了血防人的生活。到研究所找梁幼生,很难在办公室见到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有一半以上时间是在野外度过的,在我省疫情最严重的江滩湖堤河旁,在杂草丛生、人迹罕至地,在江湖洲滩上、山区老林间,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用他的话说就是“既然献身了预防医学,就要积累防疫工作经验,奠定流行病学现场工作基础”。
血防工作要“防”出成效,关键在查螺、灭螺和查病、治病。为获取钉螺分布的一手资料,梁幼生每年都要和同事们穿着齐膝的血防靴,在泥泞的草洲上查螺。春末夏初,天气忽晴忽雨,草洲积水,泥泞难行。天晴时,灼热的太阳烤得他身上脱皮;下雨时,倾盆大雨淋得他浑身湿透。然而梁幼生不光是跑现场,跑现场剩余的时间,他也大多留给了实验室。一次,梁幼生从英国返回,难得回家,理应和家人团聚,可他得知所里正在进行“长江江苏段江滩感染性钉螺及水体感染性消长的现场观察”,便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此时正值伏暑季节,江滩上升腾的热浪在摄氏40度以上,再加50-80厘米高的杂草,人蹲在其间查找只有半公分大小的钉螺,又闷又热,犹如炼狱中煎熬,一天下来,往往衣裤能拧出汗水。可他却风趣地说:“这自然界的免费的‘桑拿’不错吧!”
带病请缨上一线,无私奉献舍小家
2009年8月单位体检时,梁幼生被查出肺上有阴影,医生建议复查。经多次催促和再次检查,他去了市人民医院和上海,两方检查意见一致,9月下旬便动了大手术,虽然是早期,医生仍建议要好好休息。梁幼生人在医院,心里惦记着单位的发展,惦着自己热衷的血防事业。然而祸不单行,随后梁幼生的爱人也动了手术。即便这样,2010年春节刚过他就来上班了。医生反复叮嘱最好不做一线工作,所长也建议他安排半天班,然而每年的3月是血防的查灭螺季节,他哪能闲得住。同事们经常看到他喝着药出发,行囊里带着口服药出现在血防的江滩苇丛中。就是这样他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并没有因此而放慢自己的脚步。
带头钻研难题,挑战科研前沿
为了改变挣扎在“瘟神”魔掌中的生灵的命运,梁幼生坚持用科研解决防治实际问题,执著地踏上了求索之旅。梁幼生自90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血吸虫病现场防治以及血吸虫和中间宿主螺的生物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及其控制技术研究。30多年来,将现场防治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防治与科研成绩突出,为促进江苏省乃至全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流行作出了贡献。多次主持和参加论证国家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如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等重大项目,为国家重大水利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创建的钉螺组织化学和酶组化技术,为钉螺生理生化及药物灭螺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在钉螺生态学研究中,创造性地设计出简单、有效和安全的定量实验研究工具,被广泛采用,促进了该学科的发展;灭螺药剂型改造和免疫诊断新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已在江苏省流行区现场推广与应用,有效提升现场查病与灭螺工作质量,为江苏省提前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作出了贡献;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血吸虫吡喹酮抗性研究,是当今世界寄生虫学界的热点和难点,目前该项目已诱导筛选出世界上首个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虫株,研究建立的2种简单快速能用于现场的抗性检测方法受到了国外同行专家和WHO官员好评;针对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流行区现场率先建立的监测预警体系,已在江苏省广泛应用,并被国家推广在7个流行省份应用。先后主持或参加完成研究项目共计38项,其中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国家‘863’计划、国家“十一五”、 “十二五”攻关项目、国家支撑计划、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及卫生厅重点项目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署名学术论文287余篇,其中包括第一作者/通信作者论文134篇, SCI期刊源收录论文56篇;参编学术专著8部;获奖科研成果15项,其中包括部省级二等奖3项(分别是第一和2个第三完成人)三等奖2项、中华预防医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和三等奖个1项;获国家专利21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梁幼生留英学成回国后,长期工作在条件艰苦的江湖洲滩血防现场的第一线,并取得突出成绩,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并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无锡市医德之星和无锡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30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自己多做一点,血吸虫病及隐患就能多消灭一点。血防显风采,奉献育华章,梁幼生就是这样,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和一个血防人的执着,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在无私的奉献中永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