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蔡运隆,男,63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自197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爱国卫生系统从事病媒生物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他与血吸虫打交道30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几十年如一日,从年轻小伙到中年壮年,把自己的大好青春全部献给了辉煌而壮丽的血防事业,为做好全区的病媒生物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每个乡村的田头地角,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传染病。宝山区血吸虫病防治(以下简称血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和有关乡、镇政府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原宝山县的淞南乡、吴淞乡、罗南乡、江湾乡、五角场乡、彭浦乡均为血吸虫病流行乡,至2018年全区已连续39年无内源性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无阳性钉螺,连续34年巩固了全区消灭血吸虫病的成果。
但是在2003年,全国部分省、市血吸虫病疫情出现回升长江流域有钉螺扩散的趋势,各种水生植物、漂浮物流入本区,人口流动频繁来自疫区和本市外出到疫区返沪人员中时有血吸虫病人检出。因此,本区再次发生内源性血吸虫病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
蔡运隆作为宝山区血防专业人员中的“老法师”,每年带领一支灭螺队对历史上有螺地区进行螺情监测,并积极参加市爱卫办组织对原青浦县历史上有螺地区进行的检查,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务。他坚持深入到每一处河滩、草丛、沟渠,调查钉螺滋生地,摸清钉螺的生活习性、分布规律,记录血吸虫密集分布的区域,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特别是对一些村与村之间和环境复杂点地区的查螺,做到广覆盖、反复查,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同时,对历史上属于非流行区域的镇,每年也开展一次自查螺情活动,并密切关注螺情,严防钉螺的输入。即便在那些交通不便的年代里,也是每天在村宅湖区步行好几里地,带领查螺队员深入调查,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宝山每个乡村的田头地角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二、防病救灾、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也牵动着蔡运隆这位平凡而普通的共产党员的心。就在灾情发生的第二天,蔡运隆同志立即主动向爱卫办领导请战,在请战书上他这样深情的写道:“大灾过后,灾区最需要的是卫生防疫人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更让人敬佩的是,当时蔡运隆同志已经54岁了,可他毅然决然主动请求到抗震救灾的前线,因为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防疫专家他知道,大灾之后防大疫也是爱卫人的职责。
2008年5月23日,蔡运隆同志与其他防疫队员一起达到成都后,立即向汶川水磨镇出发,水磨镇共有1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共有村民12000余人。他所在的第七分队被分派负责连山坡村和大岩洞村的防疫工作。在连山坡村和大岩洞村,蔡运隆同志作为技术指导,成立消毒杀虫队,重点开展了消毒杀虫工作,对聚居地的所有垃圾进行消毒处理,及时解决受灾群众生活饮用水问题,对简易厕所及粪坑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加强卫生培训,开展卫生宣传工作,提高了灾民的卫生意识和防病能力。
54岁的蔡运隆作为同志中最年长的老大哥,年轻的时候曾经参过军、当过兵。在灾区的每时每刻,他处处发挥自身优势,照顾周围的年轻人,以自己实际言行给他们做榜样。第一天在漩口镇坐在车上过夜,他没有叫过一声苦;第二天到达水磨镇后立即在菜地上安营扎寨卸载货物,安装帐篷的绳索把他的双手磨出了水泡,搬运消毒药箱时绑带把手勒出了血口,但他始终没有停过。上山的路崎岖难行,每天他要来回4小时背着消毒喷雾器走村进户进行防疫消毒。他身材不高,几十斤的喷雾器在他身上显得那么大,但他上山的脚步总是那么的踏实稳健。晚上回到帐篷,却几次都看见他悄悄在自己腰间贴上膏药,大家问他却总是回答没事,第二天继续上山工作。
蔡运隆所在的小分队在水磨镇开展救灾工作以来,以实际行动为灾民解决了卫生防病的难题,与灾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联系也更加密切,有的灾民跑十几里山路到他们的驻地进行防疫咨询。为了方便灾民随时与防疫队取得联系,蔡运隆和队里其他同志创新性地建立了村民组长早会制,为灾民提供一个随时可以找到的身边的防疫专家。村民组长早会制,每天早8点由2个村民组组长报告前一天有关疾病及其它相关情况。队员们根据村民组长发现的问题,兵分三路:一组队员访视病人;另一组负责环境的消杀灭工作;第三组则重点负责饮用水卫生和宣教工作。这一工作制度,受到前线指挥部的好评。蔡运隆等同志利用自身技术力量为当地灾民提供帮助的同时,队里还针对当地防病情况,总结出“水磨特色”,迅速建立起一支撤不走的基层防疫队,筑起一道保卫健康的长城。
三、强化健康教育,筑牢预防血吸虫病防线
为贯彻全国血防工作会议精神,部署落实措施,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4]14号)和《上海市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4一2015年》(沪府办发[2004]64号)文的要求,该同志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完善管理机制,健全血吸虫病预防控制网络,结合本区实际,先后起草了:宝山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4年-2015年),明确宝山区血吸虫病防治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先后完成《宝山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4年—2008年)中期评估工作总结》、
《宝山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2004年—2015年)终期评估报告》。
为更好的完成这些任务,他组织开展一系列的调研、指导和督查工作,并经常性的到现场指导工作。同时,重点抓好血防健康教育,定期开展血防知识的培训和群众性的宣传教育,形成血防工作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每年利用爱国卫生、寄防条线等会议,布置年度工作计划和血防春季查灭螺工作,并邀请有关血防专家对本区基层条线医生进行培训。他还和疾控中心血防人员一起,每年对基层条线医生组织业务培训,并利用广播、黑板报、卫生知识课的形式对乡村医生、村民、学生开展了血防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群众对钉螺的认识,增强了市民群众的血防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后记 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在宝山被公认的“除四害”专家蔡运隆同志,还有一个更为人熟知的绰号——“苍蝇笼”,只是因为用上海话读他的名字,谐音就成了“苍蝇笼”,更源于他和蚊、蝇、鼠、蟑、血吸虫打了一辈子交道。
蔡运隆同志在他近40年的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为人谦和的做人宗旨,以及恪尽职守、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无私奉献,不知疲倦,永不停歇,不断为血防工作建言献策,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撑。
而今的他,宝刀不老。为了他热爱的血防事业,仍以“而今迈步从头越”、“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状态,坚守在自己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正和他的同事们在为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而努力着。因为他坚信,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有梦想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