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997年,靳艳军由上海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毕业,应聘到上海市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开启了他为之奉献青春年华的血吸虫病防治生涯。进单位的第一个月,靳艳军就被科里的老同志带到金山县防疫站的实验室和血防现场,由县里的同志带领参加血吸虫病实验室检测工作,熟悉钉螺调查现场,为提高钉螺发现的概率,减少查漏,需要查螺人员利用钉螺每天早、晚活动频繁的习性,天一亮就赶到现场开展查螺,靳艳军改变了年轻人爱睡懒觉的习惯,也一起到现场查螺。在这种传统的熏陶和老同志的带教下,靳艳军也逐渐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不怕条件艰苦,只要工作需要,立即奔赴防控一线。
传承发扬,服务基层。上海市消灭血吸虫病后,由于人员流失、机构变更以及老同志退休,靳艳军也很快“被”推上了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的骨干岗位,他学习老同志的优良工作传统,参加全国血防骨干培训班,首批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公共卫生硕士,与国内同行共同学习、交流,系统学习并掌握了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防控技能和科研基本技能。在常规工作机制建设方面,发挥市级带头、示范作用。在专业培训方面,由于交通逐步便利化,新的工作条件不再需要专业人员长期在基层蹲点指导,加之基层人员新老更替,为使基层人员熟悉全市防控工作要求、掌握防控专业技能,靳艳军和他的同事们探索每年春季开展市级血防专业培训并将之常规化,培训对象扩大到乡镇一级专业人员,每次培训,济济一堂;并对培训效果测评。现在这一培训形式已为基层所借鉴,他们将培训对象扩大到查灭螺人员,并做到培训通知、签到、材料、测评等资料齐全。在质量控制方面,靳艳军和他的同事们针对传统的市级查螺大会战频次低、覆盖面不够、经费和人力需求量大,以及市级螺情质控只针对重点地区的缺陷,建立了市、区两级螺情监测质控工作机制,即市级对流行区全覆盖、对部分螺情监测镇和村现场环境抽查,市级质控队伍由市级专业人员带队,抽调区级精干查螺队伍参加;区级对螺情监测镇全覆盖、对螺情监测村抽查覆盖率≥20%。市、区两级螺情质控机制的建立,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较大面积有螺环境查漏和漏查发生的风险,更促进了基层螺情监测队伍的责任心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同时,他们逐步建立并完善了监测样本市级抽检复核与盲样考核工作机制。通过以上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得全市的血吸虫病监测工作质量得到了根本保障。
牢记使命,潜心钻研。作为一名在省市级防治机构从事血吸虫病防治的专业人员,靳艳军很注重应用型课题的研究,他的课题来自于防治实践,解决了防治需求。在本世纪初毗邻黄浦江上游的某历史无螺乡镇发现较大规模螺情后,一位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来到了有螺现场考察,当得知包括这一乡镇在内的黄浦江周边3-5公里范围内水系不适宜钉螺孳生在历史上已有定论时,即询问了螺情成因,陪同人员从之前钉螺密度不足以发现的角度进行了回答,但终究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靳艳军之后对这件事一直放在心上,多次到上海市图书馆收集这一地区的近10年降雨、水文和水利工程资料;请区县同志配合联系、走访当地排灌站,了解排灌设施使用情况;查阅了该乡镇及周边地区的历史螺情监测资料和国内文献记载。综合分析收集到的各方面数据资料,最终得出黄浦江周边水系大批水闸建设并投入使用后,原有河道水文环境改变,从而具备了钉螺孳生的基本条件,而周边地区钉螺引入后,部分年份降雨量大增促成了较大范围螺情形成的基本结论,并撰写论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靳艳军先后主持并完成市卫生计生委局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课题研究2项,在国内核心期刊等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9篇,参与编写专著1册。
制度创新,关爱病患。为进一步体现政府对历史血吸虫病病人的关怀,2005年,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下,靳艳军和他的同事们论证并起草了《关于本市晚期血吸虫病体征病人医疗费用补助的规定》(沪爱卫会[2005]13号,2010年修订,沪爱卫会[2010]24号),明确了晚期血吸虫病体征相关医疗费用补助标准、财政支付渠道、随访管理以及新增管理对象甄别等相关事项。上海市疾控中心根据文件要求,印发了甄别工作流程(沪疾控传发[2005]字第68号),承担了晚血病人新增管理对象甄别专家组的组建及甄别活动管理,各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承担了政策宣传、随访管理和医疗费用补助等职能。2006-2017年,先后组织开展市级甄别活动16次,1000多名申报对象被纳入晚血病人管理系统;仅2012-2016年的5年间,即累计补助1800余人次,补助医疗费用约440万元。充分体现了本市各级政府对曾遭受血吸虫病危害的历史老病人的关怀。
与时俱进,巩固成果。上海市作为全国首批宣布消灭血吸虫病的省份,在消灭后的长期监测巩固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监测技术方案,积累了大量的监测工作经验,并为全国其他同类地区所借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情和环境都在发生着改变,并对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带来影响,靳艳军和他的同事们敏锐地观察到这种变化和影响,并实时地采取了应对措施。如个别历史无螺地区发现钉螺后,即在新的防治规划和监测方案中提出对无螺地区定期开展螺情监测的工作要求;发现部分历史有螺环境因经济活动而改造为不适宜钉螺孳生的环境,以及部分历史流行区环境改变程度较大后,即在新的防治规划编制前组织开展基线调查,提出对所有村依据基线调查情况,按监测村适宜钉螺孳生环境面积在其国土面积中的占比及无螺年限开展分类监测的设想;针对流动人口管理政策改变、流动人员监测查病人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提出以当年螺情监测镇、村为重点开展往返疫区流动人员、中小学生和高校入学新生查病,以达到“缩量增效”、最大限度降低输入性疫情风险的人群分类查病设想。以上设想经论证后获得有关专家的认可,并纳入新一轮防治规划实施。
一位老所长曾将上海市的血吸虫病监测巩固工作比喻为爬楼梯,一年一个台阶,现在已经爬上了第三十二个台阶,只能上,不能下。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靳艳军和他的同事们来说,上海市血防成果的巩固工作仍在路上,需要他和同事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