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刘金明同志从1996年开始从事血吸虫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多年来,他参加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奖励,包括获得中华农业科技成果奖二等奖1项(第四完成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学技术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五完成人)和二等奖2项(第五完成人和第六完成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二等奖2项(均为第五完成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三等奖1项(第五完成人),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与血吸虫有关的科研论文15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国家标准1项、软件著作权两项。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刘金明同志积极开展与防治直接关联的研究,包括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流行病学研究、防治对策研究,同时,积极参与规划制定、检查督导、技术培训等公益性工作,努力为有效降低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献计献策。
“做家畜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工作,就是要不怕脏、不怕累”,每每和同事、同学、朋友谈及动物血防工作的感受时,刘金明同志都会这样说。迄今,他还清楚的记得,1996年参加血防工作后不久,在一次牛的实验间隙,一位老同志当成笑料讲述的他们的经历:上世纪70年代,**同志的夫人对血防科研很神秘,非要去看看他们的工作现场;有一天,真的随着大家来到动物试验现场,看到大家的工作后不由感叹道“原来你们的工作就是掏牛屁股和捣鼓牛粪便啊”。这虽然血吸虫病研究室的一个笑谈,但确实反映的动物血防工作的艰辛。二十多年年来,刘金明同志参加了血吸虫病研究室开展的大部分动物试验,光参与剖检的牛就有数百头、羊有数百只、小鼠等实验动物可能达到上万只。多少次,他和同事一道从小白鼠笼内挑取那一粒粒的小鼠粪便再进行粪检,又有多少次大家一起呆在牛棚内进行感染、掏粪和粪检。动物血吸虫的感染,需要将血吸虫的蚴虫—尾蚴放到玻片上在显微镜下计数,然后再将玻片倒贴在牛和羊的皮肤上,让尾蚴钻入皮肤,期间要来回检查,看看玻片是否从牛背上掉下。“记得最多的一次,我们一次就要感染将近百头牛,当天在牛棚内一呆就是十多个小时,来来回回走的走动进行贴片和检查,比一次登山还累,离开时还是满身的牛味”。谈及动物血防工作的苦和累,有时还有脏和臭,刘金明同志总是说,“这没什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和臭,是我们血吸虫病研究室的优良传统”。
在动物试验场开展抗血吸虫病疫苗研究
“不计名、不计利,只要对血防有利就坚决干”。2006年,根据研究室的工作安排,刘金明同志负责动物血吸虫病防治的现场工作,并开始参与农业部动物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咨委)的部分工作,2008年,经过推荐,刘金明同志成为专咨委的一员,并担任专咨委秘书长。从这个时候开始,刘金明同志就经常性的往疫区跑,成为名副其实的出差大户,承担了大量的公益性工作。从那时到现在,无论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检查、督导、防治技术的培训,还是各种调研和调查,也无论任务来自农业部、研究所,还是来卫计委甚至中国CDC寄生虫病控制所,有时还是疫区省和县的要求,刘金明都毫无怨言、全部参与。为了准确了解各项防控措施对动物特别是对牛血吸虫病疫情的影响,农业部从1992年开始就设立了8个动物血吸虫病疫情观测点;2009年,上海兽医所还承担了国家公益性项目,在全国血吸虫病疫区设立了6个防控示范点。这些观测点和示范点,刘金明同志每个点都去过至少两次,和基层兽医一起开展疫情调查、评估防控效果,通过现场的实地查看、和基层血防干部以及养殖户座谈交流,了解他们对血防的技术要求和面临的问题、防控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向农业部进行反馈,也在参与起草规划时尽量考虑。我们知道,也就是从本世纪初,我国大多数研究所开始了绩效评估与分配改革,研究人员的绩效和收入与其主持的课题、发表的论文、取得的成果和开发效益有了更紧密的联系。我们也知道,这些检查、督导、防控规划的起草等等,是没法撰写成论文的,防控对策研究以及流行病学研究,也基本不可能形成可开发产品的,但这是我国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却是必须的。2017年,光是血防春查,在全部七个流行省中,刘金明同志就跑了5个省。
刘金明同志创造性的为血防工作。2003年开始,我国疫情开始全面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核心的综合防控策略。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主要是重视牛源传染源的控制,在国家规划中也是将牛作为唯一的动物血吸虫病疫情考核的靶动物。刘金明同志根据大量的调研和湖南两个观测点的监测数据,大胆的提出要高度重视羊血吸虫病防控。在血吸虫有关的文献中大多认为仅靠查治是不能消除血吸虫病的,大多数的专家也这样认为。刘金明通过在云南巍山县中和村的防治实践证实,在部分地区,通过强化查治也是可以实现动物血吸虫病的消除的;2010年后,部分流行区家畜血吸虫病疫情下降缓慢,达标压力大。在传统的家畜血吸虫查治方案中一般是在每年的5月和6月进行诊断检查并对阳性家畜进行治疗,同时在每年的9月到10月进行一次高危动物的群体治疗。刘金明同志根据部分地区的防治经验以及血吸虫病流行和传播的特点,认为每年3到5月草地不干不湿是患病家畜作为传染源作用最强的季节,因此提出在每年3月钉螺出土前多开展一次家畜群体治疗的查治新方案。后来的事件证明,这一新方案的实施,在部分地区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的达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