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严晓岚自1988年学校毕业就到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工作,投身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治和研究工作至今三十年。任浙江省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委员。2006年新成立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担任副主任,恪尽职守、吃苦耐劳,始终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她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科学严谨,业务精通。坚持科研为防治工作服务的理念,主持和参加“九五”、“十五”国家攻关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分项目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参加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及优化方案的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青蒿琥酯具有良好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基础上,由于工作努力,基础扎实,受院、所委派于2003年赴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医学部研修4个月,与日本专家共同研究,进一步扩大开展青蒿琥酯对曼氏血吸虫病的预防作用、机理及优化给药方案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青蒿琥酯对曼氏血吸虫的药效学和预防机理的研究,青蒿琥酯可杀灭曼氏血吸虫童虫;影响雌虫发育产卵;抑制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有效预防曼氏血吸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参加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分题“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评估血吸虫病流行性及确定化疗目标人群的研究”,对达标10年的地区采用酶标法检测人群血清抗血吸虫抗体水平,并用改良Kato-Katz法粪检血吸虫卵,进行定量观察和比较。为血吸虫病监测地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主持“GIS技术应用于浙江省血吸虫病潜在流行区的预测”项目,建立了全省螺情数据库、电子分布图和有螺环境信息图。掌握了全省的钉螺分布情况,为钉螺调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主持起草完成《日本血吸虫毛蚴检测 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卫生行业标准,对所涉及仪器和器材的规格、材质等进行标化,对操作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进一步进行规范。对于规范血吸虫病病原学检测技术,提高血吸虫病人的检出率,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与制修定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浙江省血吸虫病查治病技术方案、浙江省血吸虫病查灭螺技术方案、浙江省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浙江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实施方案等各类血防文件和技术方案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编完成《儿童寄生虫病学》、《血吸虫病监测手册》等学术专著。2004年参加“日本血吸虫病经胎传播及血清抗体动态的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7年《血吸虫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华预防医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三;2017年《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关键技术和监测体系的创新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二;2008年获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工作者,2013年授予“浙江省预防医学会优秀青年会员”。
严晓岚作为血防中心副主任,在全省血吸虫病防治业务管理、螺情监测、病情监测、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晚血救助、联防联控、疫情处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积极工作,发挥重要作用。她兢兢业业地奋斗在血防一线,跑遍了全省血吸虫病历史流行区的田间地头。每年为基层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使血防队员了解和掌握血防技能。密切联系基层,指导和协助各血防地区开展防治监测工作,指导各地科学查灭螺、查治病等工作。由于浙江省残存钉螺孳生环境复杂,养殖业发达,现有的的灭螺药物虽然灭螺效果较好,但对鱼类毒性较大,因此对密达利等新型灭螺药物开展了试验研究和应用性科研防治项目工作,为现场不同环境灭螺提供依据。参加完成合溪、钦寸等大型水库建设工程的血吸虫病卫生学评价,依据《血吸虫病防治条例》,评价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对血吸虫病流行和传播的影响,制定科学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当地人群和施工人员健康,防止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流行。
为促进浙江省血吸虫病消除成果的巩固,研究针对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风险要素,她与同事们一起在消除血吸虫病策略、关键技术和监测体系建设方面开展了探索和创新研究,紧扣传染源控制、传播媒介钉螺控制及易感者保护三大环节,开展关键技术的应用性研究。为我国乃至全球消除血吸虫病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省血防中心多次获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先进集体荣誉。高分通过了国家四部委“维持血吸虫病消除状态”联合考核,并入选“2016年度浙江省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十件大事”,为巩固浙江省血防成果及推进全国血防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至今继续保持无本地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新感染病人(畜)及感染性钉螺的成果。
作为一名血防工作者她将依然一如既往,传承老一辈的血防精神,坚持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监测和预警,为继续维持浙江省消除血吸虫病状态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