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998年,转业军人蒋健,毅然接过父亲的衣钵,一心扎根于血吸虫病防治基层。
2008年,优秀共产党员蒋健,迅速开启血吸虫病震后灾害风险评估防控,填补了震后血防防控的空白。
2018年,健康“守门人”蒋健,兢兢业业,用扎实的防控措施,创造了震后10年“0”疫情的奇迹。
20年,参与绵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无怨无悔;20年,见证绵竹市血吸虫病防治事业发展壮大。现任市地病办副主任、市血防所血防科科长蒋健带领科室成员应对挑战,在逆境中谋发展,在磨砺中接受考验,奋力实现着国家血吸虫病消除标准。
接续传承,完成父辈未竟的事业
1998年,蒋健的父亲蒋国泰,从绵竹市血防所光荣退休了。父亲找到蒋健,一夜长谈:孩子,血吸虫病防治,任重而道远,你是共产党员,以后的工作就靠你了……没有迟疑,没有犹豫,接触血防工作仅两年的蒋健,从父亲手上接过了血吸虫病防治的大旗。
血检粪检苦,查病灭螺累,干!血气方刚的蒋健凭着一股子韧劲和干劲,像海绵一样吸收着防治知识和技能,短短3年,蒋健便全部掌握了血吸虫病防治技巧和技能,考执助、过执师,达中级用了12年,因工作成绩突出,蒋健于2006年被任命为绵竹市人民医院“血防科副科长”;2008年被任命为绵竹市“市地病办”副主任。工作中,他时刻用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着感情到镇乡,带着感情做工作”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流行镇政府、卫生院、部门是他常跑的地方;一件事一件事地讲,手把手的教是他的工作作风;新知识、新技术先于同事掌握,然后推广、重点培养;人才梯队,领导支持,逐步招聘和引进;强监测、找薄弱、抓时段、重风险是他常用的工作方法,在他的带领下,各项技术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病人、病畜得到有效控制,钉螺面积逐步得到压缩,保持了34年无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畜。用实践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与奉献。
开拓创新,逆境中执着坚守砥砺前行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举世之丧,作为重灾区的绵竹,一片凄凉。时任“市地病办”副主任的蒋健更是忧心忡忡:地质结构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变、外来人员的涌入……大量综合复杂因素的叠加让血防风险预警指数飙升,查遍了所有文献资料,没有发现关于地震后血吸虫病防控的文献,一切无章可循,只能靠自己。
震后,简易厕所四处可见。蒋健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大家首先开展灾后简易厕所和血防工程损毁摸底调查,结合消杀灭工作,处理粪便;从危房中抢出仪器、设备紧急建立血吸虫病简易实验室,坚持开展查病工作,几天之后,一间简易的小房子在保卫科旁诞生了,一张A4纸,白纸黑字写着“血吸虫病诊断实验室”,血检,粪检照常进行。
8月,江苏血防专家的到来,让蒋健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血吸虫病快速风险评估得以规范开展。一天,专家们从钉螺镜检中发现了“尾蚴”,所有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绵竹虽是历史上的血吸虫病重灾区,但在上一辈血防人的努力拼搏下,已于1983年实现“基本消灭”达标,24年无新发病人、无阳性钉螺,此时此刻,如果此“蚴”真的是血吸虫的尾蚴,那么在震后如此恶劣的卫生条件下,血吸虫病将有可能死灰复燃。蒋健一头扎进实验室,反复观察发现的“尾蚴”,对照文献资料和实验结果,向江苏专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血吸虫尾蚴尾叉开角60°,尾、杆长度比约1/2,而此尾蚴尾叉开角大于120°尾、杆长度比大于1/2,该尾蚴不是血吸虫尾蚴。后来经专家们共同签定,确认该尾蚴为鸟类尾蚴。这次的学术讨论让江苏专家对绵竹血防刮目相看,也坚定了蒋健研究震后血吸虫病防控的决心,从此,“五加二”“白加黑”的钻研模式是常态,查看资料、搜文献、分析数据,田间地头他走得更勤了,实验室镜下,他呆得更久了……为了一个准确的数据,他常常一呆就是一晚上。在他的时间表上,几乎没有八小时内外的概念。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间隙,蒋健撰写的《绵竹市5.12地震后血吸虫病潜在风险因素分析与防控对策》一文,在《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发表,填补了地震后血防防控文献的空白,也实现了大灾无大疫的目标。
蒋健先后获得 “2009年度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绵竹市人民政府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2013年度血防先进个人”“等荣誉。因地震延迟的血防“阻断达标”工作也于2013年高分通过了四川省考核评估,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绵竹血防再上新台阶。
“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日复一日的坚守着平凡而朴实的血防工作,胸中揣着本地的沟壑滩涂,泉堰江河;今年的脚印重叠在去年的脚印,年复一年,用执着和信仰坚守着使命,用奉献和创新诠释着担当,谱写着如诗如歌的20载血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