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昆仑广场升国旗、考察队旗和站旗,最后还一起见证了思宇拍摄求婚视频。全队工作全面展开,在零下40度左右的高原地区工作,虽然没有明显高反,但动作快了或者爬阶梯时还是会气喘吁吁。
2019.01.05
虽然要求大家休整,但昨天晚饭大家就开始讨论具体工作了。
今天上午安排休整半天,大家在昆仑广场升国旗、考察队旗和站旗,并照相。最后的高潮是一起见证思宇拍求婚视频。据说徐进、卢海平(天光所)都干过。这次还帮徐进一起拍祝贺天光所成立60周年的照片。
思宇求婚照片
图注:热烈祝贺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成立60周年
昆仑站里面有很多房间,但都比较小,是为了保温的原因。现在发电机还没有启动,我们暂时还是住在雪橇上。
里面还有一个“站长室”,也很小。孙老师要求我要在里面拍张照片,好像有点难度。在船上韩彦佶问我是队长还是站长,我说队员证上写的是站长,他说:那你是有地盘的人呀,不过我更喜欢队长。
昆仑站的一个房间
下午大家分头开始工作,老康、晓鹏和思宇他们开始清理深冰芯房门外的积雪,几个小时就挖开了,比预计的顺利。
胡工、徐进、姜鹏、杨元德和我去检查了天文场地,照片见过很多,所以并不陌生,但这次是第一次亲历,天文场地今年积雪也严重,请王焘开了雪铲来清理,最后打开了PLATO-A的门。
图注:天文场地积雪严重。右侧是AST3-2望远镜
图注:PLATO-A仪器舱。PLATO是天文项目的供电通讯平台,里面有我们所有的计算机等
按照规划图,胡工和德子一起确定了DIMM塔架安装位置,也请王焘挖了1.5米深的地基。晚饭前,我们把天文物资也都拉到了场地。
图注:王焘在挖DIMM塔架的地基
杨元德一直帮我们一起干,因为他的重力仪设备跟我们在一个雪橇上面,需要卸下我们的物资,他才能正常工作。
今天第一天,要求大家晚上不准加班,卢成请宋大厨准备了火锅,大家吃得很热闹。现在不吃航空餐了,可以尝尝宋大厨的手艺了。
今天是5号,记得第26次队是5号凌晨到达的。在室外工作比开车还是冷很多,气温零下30多度。
大家都没有明显的高反,但动作快了或爬阶梯,还是会气喘吁吁。一致叫冷,尤其是风吹皮肤上。
2019.01.06
全队工作全面展开。
PLATO还不能供电,往年极夜一过,在内陆队到达之前,太阳能就可以供电了。胡工检查发现太阳能板提供的电压太低,原因是被雪埋了很大面积,这也是Michael一直疑惑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恢复PLATO的供电和通讯,必须为太阳能板除雪。王焘开的PB300有一个专用的雪铲(黑铲),可以推雪,但是只能清除天文场地外围的积雪,里面没有办法用,还有一辆PB300车头前带一个装货的斗,黄色的,我们都叫它“小黄铲”,拉货很方便,也可以挖雪。我折腾了几个小时,清除了一侧太阳能板的积雪。有电了,PLATO自己的控制计算机就自动启动了。
图注:出发时徐进在小黄铲上。天文的集装箱一路都是小黄铲拉的
PLATO一般只能提供1千瓦的电,满足不了目前各项工作的需求。按计划从营地还要接电进300米外的天文场地,这是每年的必修课,昨天就做了一部分,今天把电接进来了。徐进开始检查AST3的状况,姜鹏开始部署设备安装,胡工在检查PLATO和AST3的运控系统。大家不时地互相请求帮助一下。
今年昆仑队最大的工程就是DIMM的塔架,只有塔架安装完成,才能在上面安装DIMM望远镜和调试及观测等。姜华全程在1.5米深的雪坑里面,平铺了木板做地基,地基找水平了,才能保证塔架的垂直,在雪面上工作,还是费了很大功夫。
晚饭时卢成说今天气温零下42到零下33度,预报明天还是零下40度,王焘说这是过去返程前的温度,车辆启动都很困难。其实,最难受的是有风,脸上感觉特别冷,晓鹏也说来了4次,没见过这样的天气。过去没有风的时候,太阳下面不带帽子都不冷。
晚上风小了一些,晚饭后,大家都继续加班,各项工作的事情还是很多,尤其是高原,走路都很慢,效率比较低。
对讲机里听晓鹏叫王焘,说小黄铲液压出问题了,他们也在清除积雪,原来是液压油管破裂,王焘、老沈和方正立即开始修车。修车在内陆太常见了,所以,从内陆考察开始,机械师都是最重要的。我们9点多回到生活舱,他们又过了近一个小时才完工。
为了让大家休息好,下午的时候卢成、王焘带后勤保障人员把站里的制氧机找出来,每个住舱接上两个,据说效果不错,但我睡觉好像没有啥感觉。
日记作者:商朝晖,国家天文台南极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昆仑队队长。
[责编: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