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副教授 周跃辉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部署清晰、举措有力,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做好今年政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基本遵循。报告精彩纷呈、催人奋进,整体来看有五大亮点。
一、首次将经济增长调整至6%至6.5%
报告将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首次调整为6%至6.5%,较去年的表述有所差别。去年经济增长拟定的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经过一年的努力,初步核算2018年GDP突破90万亿元,同比增长6.6%,完全实现了年初定下的目标。今年的增长目标为何做了调整?我们分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这一增速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衔接,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二是今年的宏观环境更趋复杂,国际环境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挑战难以预料,加之经济增速等指标在各个时期可能会出现一些波动,适当调低GDP增速预期,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的弹性;三是通过调整增速预期,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留有余地、腾出空间。
二、第一次把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报告指出,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
宏观经济学理论一般将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大宏观调控的目标,而“充分就业”是作为第一目标的。过去我们比较强调“稳增长”,基本是将“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和任务。今年的政府报告首次把就业置于优先地位,这也充分体现了重视民生的鲜明导向,也体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
三、减税“大礼包”实在又立竿见影
报告指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但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继续向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方向迈进。
具化为数字来说,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这的确是一份沉甸甸的“大礼包”。通过实实在在地降低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的成本,将有利于企业家信心的提振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四、深化改革的力度将前所未有
去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现97次“改革”,今年出现了105次,力度更上层楼。报告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等等。
同时,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政府工作报告也作了全面部署。对我国来讲,开放也是改革,而且会倒逼改革,要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可以预期,迎着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东风,我国的改革开放将迈上新台阶。
五、“惠民生”的各项举措更加有力有序
在就业方面,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城镇各类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在教育方面,报告强调要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抓好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落实,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将超过1万亿元;报告还提出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在医疗方面,今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在社会保障方面,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和婴幼儿照护服务,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在住房方面,报告提出要落实城市主体责任,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些创新性的举措,将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