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全力打造“便捷、高效、稳定”的非洲血吸虫病防治信息化管理平台,服务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近日,第五批援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项目专家组与非洲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联合开展血防信息化平台应用测试工作。本测试旨在检验移动终端APP软件和电脑端网页的数据采集、传输、同步以及统计等方面的整体性能,进一步完善室内与户外现场工作的对接。
桑给巴尔卫生部长参观信息化平台测试
在近一个月的测试过程中,现场组工作人员主要针对移动端APP软件开展人群录入、疾病筛查、尿液采集、确诊病例随访和治疗等流程进行测试;实验室组工作人员对尿液检测、病例诊断、结果复核等流程进行测试;数据组对数据准确性、一致性等方面进行验证。据统计,此次信息平台测试,共汇总问题建议30余条,待全部整改完成后,信息化平台将正式投入现场应用。
疫情报表信息是血吸虫防控的重要依据和支持,疫情数据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血吸虫病消除监测体系完善,加快了消除血吸虫病的进程。第五批援桑项目专家组结合中国血防信息化经验,构建适合当地疫情的非洲血吸虫病防治信息平台,力图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 有效实现信息共享,快速传递信息。桑给巴尔卫生部部长Hamadi Rashid、奔巴省省长Omar Khamis Othman在参观信息化平台测试工作时盛赞该信息平台的智能和高效,他们表示该系统可以离线采集数据,并能远程管理与统计,实时掌握数据更新和疫情动态,克服了非洲网络信号不稳定、疫情数据更新滞后等多项难题,认为该信息平台将会加强疾病监测网络体系,对非洲血吸虫病消除具有重大意义。
背景
血吸虫病是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在亚洲、南美洲、中东地区和非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流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12年至少有2.49亿人需要得到血吸虫病预防性治疗,80%以上的血吸虫病患者生活在非洲地区。在桑给巴尔,血吸虫病感染率最高的村落能达到20%-30%,而基础设施落后、近乎空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之缺少药物,导致该病在当地肆虐。
2012年第五次中非合作论坛通过《北京宣言》,中非双方将继续深化在卫生领域合作,逐步探讨并试点开展血吸虫、疟疾等公共卫生合作项目。2014年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签署关于在桑给巴尔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后,2016年8月,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正式承担商务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援助项目”。这是我国首个在非洲开展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项目,援助任务为期3年,先后派出6批专家组,项目防治目标是在3年内将桑给巴尔奔巴岛试点地区血吸虫病感染率降至1%。同时协助非洲开展人力资源培训,改善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实验室和诊断系统能力,增强卫生信息系统。
2017年2月,第一批专家组抵达桑给巴尔,正式启动项目实施工作。两年来项目组先后派遣了5批专家累计25人,围绕中国公共卫生援非模式探索、中国血吸虫病防控经验和产品的非洲推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现场工作,为当地培养了一支血吸虫病防控专业队伍, 3个试点区的血吸虫病感染率均降至1%以下,项目示范区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由原来的8.92%下降至0.64%,感染性水泡螺媒介得到清除,当地人群的血防知晓率从61%提高到87%,极大的增加了民众的防病知识,带来了显著社会效益,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项目所取得成果与经验,为非洲血吸虫病消除提供了信心和借鉴。
在未来半年里,第五批专家组将着手在成效、运行管理、可持续性等方面对项目展开评估工作,以促进首个中国援外公共卫生项目的规范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公共卫生援外模式和工作机制。同时,继续巩固防治成效,通过采取人群查治病,媒介控制,健康教育、信息化建设等综合措施,力争进一步降低人群感染率,扩大疾病防控区域,力争实现奔巴岛人群全覆盖。(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