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在克罗地亚举行了“16+1”会晤。 这次会议以“搭建开放、创新、伙伴之桥”为主题,重点是古丝绸之路以及“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规划了双方合作的发展蓝图,并签署了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教育、质检、人员往来便利化、驾照互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
“16+1”中的16国包括: 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黑、黑山、马其顿和阿尔巴尼亚等中东欧国家。 一直以来,中东欧国家都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支持者,双方合作范围已覆盖多个领域,合作成果丰富、实在,成为中国外交备受瞩目的亮点之一。 自2012年4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举行首次“16+1合作”正式会议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一直是“一带一路”倡议融入欧洲经济圈的重要承接地。 到2017年11月,中国与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亚分别签署了加强“一带一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后,中国实现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中东欧16国的全覆盖。 “16+1合作”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中国坚持与16国政治上平等相待,经济上互利互惠,举措上同行同力,营造了相互尊重、真诚合作的氛围。 最近几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规模增长迅速,2016年为586亿美元,同比增长4.3%; 2017年达到67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 尽管经济体量并不大,但凭借着地处欧亚大陆接合部的优越地理位置,中东欧国家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16+1合作”机制,实现与中国倡议的对接,双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合作也已驶入快车道。 在产能合作方面,双方先后建成波黑斯坦纳里火电站、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波兰弗罗茨瓦夫城市防洪设施等一大批基础设施。 最近更提出了匈塞铁路、“中欧陆海快线”、“三海港区合作”等多个重大合作项目,并推出了200多项具体合作举措。 在金融合作领域,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多家中资银行已在中东欧设立分行;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等国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 中国银行匈牙利分行在当地发行了5亿欧元债券。 去年,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贸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额却增长21%,创历史新高。 专家分析,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规模明年可能达到千亿美元,这显示中国中东欧贸易合作的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