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由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浙江省社科联、浙江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在杭州隆重举行。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民营经济发展:机遇与突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治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出席并发表演讲。他表示民营企业在现代中国经济体系里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我国经济运行的框架依然粗糙,民营企业仍旧面临着金融环境、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困境。民营企业是这个市场经济制度内生的,有机的一个组织,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民营经济的困境,从政府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型,使民营企业成为真正的自己人。
以下是演讲实录:
大家早上好!早上几个报告都非常有质量,非常有内容,我自己也学了很多。首先,因为孙冶方基金会跟我有点特殊的渊源,我是1986年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那时候到北京领的奖,事后结交了一大批孙冶方基金会的获奖者,现在实际上都是成为中国财经界的领导群体,包括在高校做研究的教授也好、研究员也好,也是走在最前端的。孙冶方基金会对中国的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不光是学术方面,而且对国家经济的成功是有独特的贡献。所以,我个人感到非常荣幸能够来这个会上发言。
其次,我开始只知道在杭州办,没想到在学校里面办,在浙江财经大学。走进学校我很亲切,因为我自己是高校出来的人,虽然刚才提到我的公司,当时因为我的专业,我做了这样一个平台,当时的想法把它做成一个像实验室的东西,因为中国资本市场在29年前,90年的时候开始体制上设立起来开始运转了,那时候觉得不能光在书斋里面做学术研究,而且能够走到实践中间去。这就是亚商这个企业的背景,但我的内心情结还是高校人,所以走进学校非常的亲切,感觉很好。
第二个特别经历,看到我们的休息室外面摆了一些水果。我真的感到咱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以前在高校开个会,清茶一杯。今天在座有很多学生,在座的年轻人知道中国的当下,他们当然会面对中国的未来,但对中国的过去不一定了解。因为他们从娘胎来到这个世界,在长大过程中看到接触到的,包括我们开这样的一个会议,门口摆的水果,他们认为中国就是这样的,中国就是有钱,高楼大厦、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他们出生在一个很有钱的国度。但实际中国曾经完全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是感到真正让年轻一代了解中国从摆脱贫困到今天的富裕时代是怎么走过来的,会非常有意义,其中现代经济学的普及功不可没。
有感而发,这个引子引到我的题目。
这次我讲到一个题目,因为孙冶方基金会跟我们浙江财大合办的论坛,以我心中对学术和研究的尊敬,所以我想这个题目也希望有点学术气。我看到后面有好几个题目都谈民营企业也是自己人。我们国家的总书记提出“也是自己人”,这样的语言表达,从高大上角度来说可以作为国家性的政策纲领,但又非常接地气。但是这里面的深刻含义,确实值得从经济学的意义上,从一个国家经济制度的意义上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这个事情讲清楚,中国未来的前景会更加明朗,更加有吸引力。
所以,这是我对这个题目我也试图在这个方面提一点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我讲一些你们大学生可能不知道的事情。改革开放的时候,当时应该没人想到改革开放的目标方向会导致出来一大堆民营企业。41年前了,设计的时候,很简单一个目标,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主要就是提高效率,释放生产力,提高经营的效率。我们当时去参加一个世界银行的会议,高尚全主任作了一个报告讲中国改革,他讲的很清楚,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国有企业效率。
到了87年,还没讲过要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但是那个时候个体经济已经有了,但政府正式做计划目标时候,从来不提民营企业的。现在我们回过头到终点来看,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中间已经是非常重要,这些数据大家都知道,但这些数字你仔细想一想,价值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它已经占GDP中60%以上,甚至更多,就业中就是占80%、90%了。
在新增投资中呢,为什么去年第四季度、下半年以来经济非常困难,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因为民营企业的新增投资是断崖式的下跌。我们的统计数据这个体系还是老的,可能最重要的一个没有反映出来的,就是实体经济的真实运行状况。现在实体经济半壁江山以上是民营企业。事实上,近年来民营企业新增投资的数字在断崖式的下跌,亚商在浙江有好几个投资基金,我们在江苏投的也很多。今年我接触这些地方的权威人士,了解到现在新增投资中间,中国最发达地区到今年第一季度末的时候,可能90%是来自政府的新增投资,政府的项目还有一些款要继续打进去,项目还要继续做。民营企业的新增投资只占了10%左右。
所以在民营企业事实上是中国经济运营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的事实背景下,现实情况下民营经济的行为就是引出我们现在要关注这个问题的一个大的背景。
从40年前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没想到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有这么大的体量,但这个体量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问题?它到底是对当下的经济运行能加多少力?我们如何理解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这个事情是完全不可回避的,而且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解答。在2019年,如果没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解答的话,这个经济运行的前行的速度、动力会有下滑的。
我去年7月份在青岛参加了一个中国上市公司董事长联合会的闭门会议。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做投资、研究,我们投了一百多家企业,看过的企业几千家,各种会议参加的也很多。去年7月份,我印象很深,30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共同点是叫苦。一个是成本不堪重负,税率太高,费用太多,各种看不见的成本七七八八给加上去的,成本不堪重负,再加上我们劳动力成本。第二个抱怨,融资渠道也是属于这种苦不堪言的地步,民企贷不到款,银行说抽你的款就抽,所以民企的融资难。去年出现了一个气氛,整体一个气氛就是,国有企业不愿意跟民营企业搭上,沾上边,比如说一起做项目,需要国有企业做资金融通,或者跟民营企业一起投资,国有企业资金来源很充裕,国有企业去年整体性的开始回避跟民营企业发生过多的往来。很简单道理,因为政府去年管理越来越严了,包括对国有企业决策有一个问责制,任何一笔钱出去,国有企业跟国有企业合作没关系,钱输了也不要紧,跟民营企业合作不是等到钱输了,有合作就可以查你,为什么要跟这家民营企业合作。于是,民营企业只能越来越感到环境的压力,环境的不友好。
第三问题,就是信心问题。我非常赞赏华为的任正非,他真正是企业家的楷模,他的表述是,华为进入了无人区了。这个无人区和前途渺茫,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义,那就是面临新的挑战。
我讲这个状态,去年民营经济是一个真实的状况。
民营企业遇到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金融环境不友好,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座谈会上反映出来的是大家的共识,我们去年7月份的会在青岛开,正好是7月份的时候是全国去杠杆还在风头上。中国有中国的模式,老外都是认为中国太复杂,其实中国不复杂,中国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中国模式。政府去年想去杠杆了,很简单。政府下指标,政府做事情有他的办法的,他切到青岛市是100亿,要收回来100亿。就很简单指标下来,然后下面开会怎么切法,地方政府做几个决定,排除几个,比如说机场、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国家重点项目,有几件大的事情不能切到他们的,那些大的是用钱最多的地方,那个不能切。国营企业尽量少切,因为国营企业这个原因那个原因,最后大头都多在民营企业上面,民营企业是没有反抗能力的,你定好行政指标来抽你,只要定好了给你一个通知,马上银行找到你还贷。
我们整体结构上还很粗糙,一直以来政府在配置资源上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机制从融资体制来说还是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民营企业只能从银行拿钱,所谓的短贷长投,他投的项目是长期的项目,然后靠短期的贷款,然后到期了还掉,再展期,然后再签一个新的合同。到去杠杆的时候钱还掉,然后不贷款给你了。这下就卡着脖子了,所以去年很多困境,去年下半年为什么经济形势不好以后,变成整个宏观政策的转向,就是这个背景造成的。
但是这个都是表面措施,就是应急的,治标的。从本质上金融环境对民营企业不够友好,这既是我们经济结构的现状,又是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成本的问题,刚才讲过了,不展开了。
国进民退。这个词放在这里做了一个标题,这个讲法也不完全合适,国企他们也会说,他说你熟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老说我们国进民退,我们国企进攻性不是很强的,因为我们的国企的机制摆在那里,决定一件事情,这里视察,那里视察,其实我们的国企的制度是偏保守的,这是我是同意的。从总体的现状来看,陷入困境的状态民营企业是占大头,中央的国企日子很过好的,这个实际状况反映出从环境来说国企比民企滋润的多。
另外是税费问题,曹德旺是个蛮率真的人,而且很有智慧。他讲的是实话,真正的本意还是第一句话,那就是中国的成本因素和各种税收偏高。
后来大幅度减税,今年全国两会上李总理宣布的整个减税2万多亿,这个利好消息很大,包括刚才我讲的对民营企业的评价,到了年底的时候,破天荒提出民营企业也是自己人了。
如果也是自己人,更应该换位思考,要理解民营企业的困境。首先我前面讲到了还是要对民营企业在中国经济中间的地位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习总书记也讲民营企业是自己人。下面我们研究人员都要解决这个问题,什么叫也是自己人,它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中国现在在运营的经济体制,就是大的经济交易制度,有价格、投入、投资、相应法规,等等这些基础制度已经是市场的经济制度,这就是改革开放40年年来就是往这个方向走的。我们40年前改革的时候并不是说,呆在原地,我们把计划经济做的更好,把国有经济做的更好,不是的。当时是完全转向市场方向的,市场导向的,这样的一种改革。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现代市场经济制度是真正具有使得财富爆发式增长的催发效应的。这也是中国今天经济成功的根本上的制度性原因,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往正确的方向推了这艘船,推了这个舟,而不是我们自己创造了一套中国财富增长的新制度。
因此,如果是市场经济制度的话,民营企业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制度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骨肉相连的。人类历史的演变从农业社会,然后演变到工业社会,先出来市场经济制度,自然就出现了企业,因为在全球制度上没有民营企业这个说法的,就是私人经济。国有企业是马克思主义出现以后到了一百年前,苏联这个国家出来了才有了国有企业。当时出现国有企业的时候,是为了要革资本主义的命,出现新的制度,但前苏联和其他实践都证明了国有和计划体制运行效率不高,所以提出要改革。市场经济制度出现以后,我们国有企业才有机会嫁接到这个市场经济制度上去,并从中得益。这个嫁接还在过程中间,我们希望它能成功。
但是民营企业是这个市场经济制度内生的,有机的一个组织,这样的话我们要理解民营企业的问题,中国还走市场经济作为基础运行的话,民营企业的困境必须要解决,不解决就走不下去的。
所以,从趋势上来说,我们当然现在中国是在转型期,政府的作用不可替代,不可或缺,而且政府起了很多独特的作用,将来也值得总结到经济学理论,都值得总结下去。按照规律来说,我们得承认人类进步有一般规律,从规律上来说,确实以后应该让市场起到主要的配置资源的作用,而不是政府来配置资源。中央十八届五会都明确提出这个问题了,这个得落实掉。(整理:张曌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