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汪新民:十年“讨书”为村民
2019-05-09 15:32 来源:光明网-《中华读书报》 

  在老伴眼里,他就是一个傻子:好好的退休生活不过,偏要出房子出钱办免费书屋;退休费花了,自己买药的钱也被花了;买书回来赶上雨,他把衣服脱了包住书,自己淋成落汤鸡;女儿出嫁不给嫁妆,只给500本书当陪嫁;别人讨钱他讨书,一讨讨到县太爷头上……可是村民爱戴他,孩子们喜欢他,他自己,也甘愿就这么一直当个“傻子”。

  1997年,从教40年的汪新民从学校退休,回到湖北浠水县羊角桥村老家。在乡亲们眼中,汪新民是个文化人,想看书,找他应该没错。这倒真难住了老汪。教了几十年书,积攒下来的都是些课本、教学资料,哪有孩子们需要的课外读物?更别说农业科技方面的书了。2003年初,汪新民翻箱倒柜找出家里仅有的120册书,开办起专为村民免费服务的“知识小屋”。慢慢地“书屋”有了人气,看书的人越来越多,邻村的人也过来了。但书籍的匮乏,无时无刻不困扰着汪新民。他挤出退休金的1/3,买回一批崭新的图书,又拿起剪刀和笔,两年间从100多种报纸杂志上剪辑了两万余篇、6000余万字的资料装订成册,塞满了6个自制书架。

  但这仍然无法满足村民们日益增长的读书需求。“别人讨米、讨钱,我咋就不能去讨书呢?”先找熟人,他把手伸向自己曾教过的学生。汪新民一口气发出了近百封信函,说明自己的打算和期望。很快,书籍就从全国各地陆续寄来。半年时间,“知识小屋”的藏书一下子由1000多册增加到了5000册,汪新民兴奋地将其更名为“乡村书院”。随后,汪新民又动起县委、县政府和机关单位的脑筋。当时的县委书记周勇成为他“讨书”的第一个对象,捐赠了100多册书。随后县文化局、科技局、科协、文化馆、图书馆捐了2000多册图书。一次,一位北京来的书商在浠水出售一批历史题材的书,汪新民知道后,跑去帮忙在街上卖了一个星期的书,不要工钱,就要人家给点儿书,有人说他傻,他却高兴自己白捡了“宝贝”。2007年,湖北省“农家书屋”政策出台后,汪新民的“书院”随之改建为羊角桥村农家书屋。

  多年来,汪新民拿出每个月千余元工资的1/3用于购买新书,别人在废品收购站卖的好书他买回来,别人丢的有用的书他捡回来。10年来,他所在的农家书屋,共搜集了十一大类近10万余册图书,创造了数万人次免费借阅的纪录,被誉为“最基层的文化传播者与守望者”。

  过去骂他“傻”的老伴如今跟他一块儿“傻”,成了书屋的义务接待员,大女儿也借着当年陪嫁的500本书,在浠水策山村建起了农家书屋。

[责任编辑:张晓荣]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