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是在书店里长大的孩子,翻书如吃饭睡觉般自然,她见过的作家、学者,可能比大部分文化界人士都要多。爱写读后感的她,小小年纪就在报刊上发表了文章。晓风从11岁开始跟着妈妈公益助学,扶持了400多个藏区小朋友读书、学习。到美国读高中后,靠着从国内“人肉搬运”中文经典,一个人帮学校建起中文书角。她走访过世界上百个地标书店、图书馆,“小书虫”也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小使者”。
18岁的朱晓风从出生后就成长在爸爸妈妈开的书店中。妈妈到哪都把她带着:进货去、见作家、讲座签售……她经历了几百次,认识了许多大作家,国内的、国外的都有。从小,妈妈就给她条围裙,让她帮着干活,书店里的工作她基本都会。一次,在一个大型商场的集市中,妈妈只给她一张桌子,让她自己去书店采购货物摆摊卖,尝试当一天老板。她守着这张桌子,一步也不敢离开,直到傍晚嗓子疼了、肚子饿了才收摊,体会到当个书店老板的不易。
留在书店的时间长,晓风习惯了一有空就翻书,看得速度很快,看得也非常杂。她喜欢文学,特别是艺术,5岁开始学习书法、绘画,书店里每年的写福送福,从出生记事以来就没有断过 。读书启智让她深有收获,书本开阔了她的视野。晓风喜欢写读后感,还多次写过父母的书店故事,文章发表在《南方周末》等报刊。
从记事起,妈妈就常常带着晓风做公益。2011年,妈妈和一帮好友在青海山区建了所希望小学,至今扶持了400多个藏区小朋友就近上学。只要有时间,每年7月晓风都会跟着去看望孩子们,送书、学习材料和扶持款。
长在一个爱书的家庭,家庭出游最重要的是逛城市的地标书店,一家人去过巴黎莎士比亚书店、纽约史传德书店、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日本茑屋书店……还有许多图书馆,她逛了不下百个。
2016年7月,晓风到美国读高中。认真学习外,积极参与校内的公共事务让她更进一步了解所在的异乡。她就读的蒂尔顿中学有座非常精致的图书馆,在一所建造于1873 年的老房子里。图书馆不小,但帮忙打理的人手少,导致书的数量和种类并不理想,特别是中文书,基本没有。常常在图书馆查资料,她产生了个念头:是否可以帮助图书馆打造一个中文书角,不仅仅为了自己阅读,更为了学校里只增不减的其他中国学生。
晓风跟父母商量,他们非常支持,于是她制作了一份缜密的计划书,通过邮件发给了校方的老师,学校非常支持,并邀请她参加会议。老师们听完晓风的讲述,看完相关资料,对于这个提议非常有兴趣。之后,晓风每一次回家,父母每次来访,都会拎上半箱书来填充中文书角。虽然书很沉又很占地方,让她没空间放置零食和其他物品,但是每当她给一本本书盖上名章,然后放到图书馆的中文书架上时,内心就抑制不住地骄傲和兴奋。
中文书角慢慢丰富起来,有了近两百册经典读本,每一本都是她精选回来的。2017年圣诞节后,晓风终于公开告诉了所有的同学:我们的学校有自己专属的中文书角了!
她倡议每位中国校友回国时也能带着书回校,一起填充中文书架。这个中文书角会在异国他乡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欣慰和感动。
(按姓名音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