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莲出生在湘西古丈县的一个小山村,童年时代从没有接触过书本,到10岁才进学校读书。写作文、看文学书成了她的挚爱。渐渐她萌生了一个“作家梦”。高中二年级时,宋庆莲的处女作散文《送祝米》在《长江旅游报》上发表。这一夜,她激动得失眠了。不久,她创作的几首小诗陆续在自治州《团结报》上发表。语文老师拿着报纸在班上朗诵,周围同学都佩服地称她为“作家”。然而,就在那一年,宋庆莲的大学梦破灭,因为高校不招职高生,读职高的她不能参加高考。但她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创作激情高涨。
1989年9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宋庆莲在吉首火车站看到一篇征稿消息,她临时向旁边的小朋友借了铅笔和白纸,凭借记忆把写过的一首诗歌投了过去。不久,这首名为《爱情,使我双膝跪下》的诗歌获得全国情诗大赛一等奖。
多舛的命运让她从父辈的手中接过岁月磨亮的锄头和镰刀。1992年,宋庆莲离开湘西,嫁至常德市临澧县文家乡文家村,婆家迎接她的是一间破土墙屋,别的一无所有。但不管生活多么艰苦,热爱文学和喜欢读书的她还是不愿放下书本。农闲时,她仍然坚持读一些散文、诗和儿歌,用来充实乡村寂寞的时光。
在田里劳作时,宋庆莲随身带着铅笔和本子。灵感来时,不管是正在荷锄还是挑担,她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掏出本子记录下来。
2009年3月,她的第一本诗歌集《犁女梦呓》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2012年,她的第二本诗集《走成阳光的路线》出版。分别荣获丁玲文学二等奖、优秀奖。2012年9月,宋庆莲被省作协选送到鲁迅文学院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在开学的介绍和毕业典礼上的发言,她都不忘宣传乡村文化。
为给农家娃和村民提供一片精神的文化土壤,2010年5月,宋庆莲把自家楼下的一间卧房腾出来,办起了文家村农家书屋。小小的书屋,在酷热的暑假里成了留守儿童的乐园。对于村民提出的帮助孩子学习的要求,她总是尽心而为。文缁博是她带的第一个学写作的学生。初来时,孩子充满怀疑的态度,根本不相信一个农村妇女能教他初中的作文。不久,这个傲气的孩子被她深深感动了。宋庆莲说:“让我非常感动的是他写一篇有关我的作文,说他在来我家之前,根本就没把我放在眼里,后来我成为了他心中最敬重的一位老师。现在,这个学生在读硕士研究生,我为他的成才感到由衷的高兴。”2012年,“农家书屋”纳入了中国作协中华文学基金会赠书计划,鲁院白描院长和曾樾院长为她的农家书屋捐送了几百册书籍。
她创作的第一部长篇童话《米粒芭拉》纳入了湖南省作协2011重点作品的扶持选题。近日,她的第二部长篇童话《蓝三色水珠》又获得中国作协2013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宋庆莲一边手握犁铧,握住了自己的生存之本;一边手握笔头,握住了自己的梦想之根。她生活在农村,栽田种地是本分职业,写作只是业余生活中的一星火花。也许正是在这繁忙和浮躁的现实生活中始终保存着这一星不灭的火花,才让她相信梦想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