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8月15日,光明日报、光明网举办“传承中华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专家解读《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座谈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畅谈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促进曲艺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刘兰芳 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在发言中表示,希望《计划》的提出能促进各种形式书场的发展,能让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曲艺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根植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
以下为发言全文:
最近,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如同一场春雨,滋润了曲坛,百花盛开,真是令人振奋。我是个说书人,我从艺60年,是曲艺界的一名老兵。看到《计划》,我真是拍手叫好。
《计划》具体而又实际,提到的设立“非遗曲艺书场”,探索设立曲艺电视书场、广播书场和网络书场等,是为了满足现代人对曲艺的需求,让曲艺艺术在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同时,自身得到良好传承与发展。
目前,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曲艺类项目就有127个大项。《计划》里提到,推动曲艺传承发展,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繁荣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印发《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了专项部署。
《计划》一经颁布,“刘兰芳百姓书场”公众号就推送了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并将《计划》提出的任务,以及127个国家级曲艺类非遗项目名单进行了整理。
从书馆到电台、电视台再到网络,我经历了评书艺术的起伏兴衰,我希望《计划》的出台,可以促进包括评书在内的曲艺发展,让更多人在享受曲艺的同时,获得启迪与思考。
《计划》还提到,传承发展要坚持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时代价值为导向,坚持以说唱表演作为基本实践形式,坚持以传承人群为核心,坚持整体性保护的理念等工作原则。力争通过本计划的实施,到2025年,曲艺的整体活力显著增强,存续状态持续好转,曲种特色更加鲜明,传承队伍有效扩大,受众群体明显增加,曲艺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得到充分发挥。
《计划》9项主要任务非常明确,也很有针对性,非常值得人期待。特别是《计划》提到的扶持马街书会、胡集书会等非常实在、非常具体的举措,值得点赞。这些盛极一时、历经数百年的书会如果更好地发展起来,可以培养更多曲艺人。曲艺的发展,人才是关键。
马街和胡集书会,曾是我说书最多的地方,它们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位于河南宝丰县的马街书会,可以说,是我的另外一个家,那里的马街书会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各地成百上千的民间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马街,说书会友,弹唱献艺。
我第一次去马街,是1981年农历正月十二。书会的场地是在一大片麦子地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万头攒动,场面无比壮观。我一共演出了四场,全是义演,场面非常热闹。此后,我前后18次来到马街书会,进行义务演出,为表彰我为马街书会所作出的贡献,2018年,刘兰芳艺术馆在马街书会落成,馆里设有百姓书场,我被聘为“宝丰马街书会理事会荣誉会长”。
胡集书会,位于山东省惠民县。1985年,我第一次去胡集书会,观众真多,空场子里坐满了,屋顶上、树上也全是人。面对十几万人,我对着六七个话筒,说了一段传统的,一段现代的。效果相当好,掌声雷动,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这些书会,不仅为曲艺人提供了演出场地,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书会已经没有了当年盛况。
我希望,《计划》的提出,能促进各种形式书场的发展,能让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曲艺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更好地根植并服务于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