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8月15日,光明日报、光明网举办“传承中华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专家解读《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座谈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畅谈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促进曲艺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山西省沁县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兼曲协主席 魏应忠 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山西省沁县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兼曲协主席魏应忠在发言中表示,关爱曲艺人,不仅要重视在编的正规曲艺团,更应该重视活跃在乡村的民间曲艺队,建议在全国多打造些曲艺交流演出、锻炼提升的“曲艺大舞台”。
以下为发言摘录:
关爱曲艺人,不仅要重视在编的正规曲艺团,更应该重视活跃在乡村的民间曲艺队。山西长治民间曲艺队特别多,七八个人或八九个人组一个班子,老百姓婚丧娶嫁、满月暖房、庙会庆典等都请曲艺队演出,随着市场变化,他们的收入也不一样,有时候挣钱多,有时候一个月没有啥大事情就没有收入。
关爱曲艺人,更应该关注盲艺人,因为他们是曲艺的根、曲艺的魂,是真正的艺术家,且生活困难;关注团队建设,更应该重视民间曲艺团队,因为他们是活跃在最基层老百姓身边的“文艺轻骑兵”,在踏踏实实传承曲艺文化。曲艺作品、曲艺作者的扶持和培养政策要落到实处,我们民间有好多曲艺队坚持在乡村巡回演出,但说唱书目80%都是传统作品,由于大部分民间说书人文化水平有限,写不出新作品,而创作人员又非常紧缺,所以更应该强化扶持曲艺作者的政策。
曲艺演出场所阵地建设方面,在加强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品牌打造,如山西沁州书会,已经发展成为山西的一张“文化品牌”,成为推出曲艺新作、托举曲艺新人、培养曲艺观众的一个平台,建议在全国多打造像河南马街书会、山西沁州书会这样一些曲艺交流演出、锻炼提升的“曲艺大舞台”,为民间曲艺人搭建学习提升艺术水准的平台,以充分发挥品牌效应,推动曲艺的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