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8月15日,光明日报、光明网举办“传承中华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专家解读《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座谈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畅谈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促进曲艺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 丁科民 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一个艺术门类的历久弥新,不仅需要好演员、好作品,还需要好观众。《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提出,坚持整体性保护的理念,维护曲艺生态。”陕西省艺术研究院院长丁科民对整体性的“生态”理念十分赞同,这符合曲艺发展的现实要求,从创演分工的各个方面即说唱表演、曲本创作、音乐设计、专业伴奏、舞台美术、评论、营销等方面入手,统揽全局、整体推进,确保曲艺保护的正确方向与现实效能。
以下为发言摘录:
这个文件是主动出击,不是被动固守,让我觉得有非遗司的重视,曲艺大有希望。看了文件我的整体感觉是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措施得力,夯实了责任,牵住了牛鼻子。我觉得有助于解决曲艺的生态和功能问题。所有项目不好都是生态出现了困境,解决艺术生态的问题非常重要。
功能缺失是另一个很大的问题,曲艺现在有些功能丧失了,我们要开拓转化曲艺的功能,不能发挥功能作用,曲艺的传承发展就是空谈,过去是娱乐大众、传播知识、启迪智慧,现在传统的曲艺能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能否与年轻人的心灵进行契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创造性和生命力,我很看重创造性的问题。好多曲艺专家提出创新了就不是曲艺了,这种观念值得反思。我们的艺术向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梅兰芳是一成不变成为梅兰芳的吗?不是的。这个文件里提得非常好,怎么能创作出好的作品?融入现代生活,赋予时代内涵,增强自身生命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代应该有一代的文艺,一代应该有一代的曲艺,我们这代人没有创作出自己的好作品就是失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