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8月15日,光明日报、光明网举办“传承中华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专家解读《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座谈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畅谈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促进曲艺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 曹宏凯 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曲艺演员必须具备坚实的说功、唱功、做功和高超的模仿力,人才培养十分重要。”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曹宏凯建议,“在学校学科建设上,曲艺的科目要引进老师、培养人才、扩大生源。”
以下为发言摘录:
《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的出台是曲艺界一件盛事。《计划》的内容非常全面,亮点很多。传承方面涉及了民间传承、研培传承、学院传承。许多内容都是之前不曾提到的,比如“在展演中增加交易环节”,“设立艺术生态保护区”、“完善曲艺相关学科建设”等。演出频次在《计划》里被强调,对相关内容有了明确规定,驻场演出给予了政策鼓励与倾斜。曾经研究的全国曲艺周三年举办一次,现在频次可能要加快了。曲艺生态应该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去年济南举办的曲艺专家论坛,我在汇报非遗研培情况谈及关于曲艺生态时表示:演出一线的剧场少、无观众问题,实际是曲艺生态的问题。艺术生态不是教课教学培养传承人就能打造的,要用研培来带动是很难的事情。今天我看了把曲艺生态环境的培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写到了《计划》中,任务明确,具体可行,这样在确保艺术传承的同时,对曲艺生态保护并行实施,是非常好的理念。
《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如何真正能够落地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因为有方方面面的实际问题与情况待解决。比如《计划》中高校学科建设,教师引进,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相关系列的建构,生源招录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各方不断努力、相互配合、认真工作来实现。《计划》的执行关键在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