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8月15日,光明日报、光明网举办“传承中华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专家解读《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座谈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畅谈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促进曲艺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原副主任 常祥霖 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原副主任常祥霖高度评价《曲艺传承发展计划》:“这是40年来第一个针对曲艺分类保护、精准施策的文件,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针对曲艺的专项保护传承计划,也是对非遗法的有效补充。”
以下为发言摘录:
《曲艺传承发展计划》是我国第一个针对曲艺分类保护精准施策的文件,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个针对曲艺的专项保护传承计划。我们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指导思想,告诉你那个时期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从五十年代不断的学,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走弯路又回来,今天这个文件是在十九大精神指导之下提供的思路,出台背景明亮,明确告诉我,这就是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的组成部分,是非遗法专项保护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今天国家把曲艺列到如此重要的地步,我们要秉承文件的精神,找回曲艺作为非遗的尊严。这是国家给的平台,给的尊严!我们曲艺人、传承人、相关事业人应该找到一种事业的尊严,认识相关的意义和责任。
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个文件精神,我提出几点建议:第一,项目传承人要增强和提升思想道德,职业品德的水准;确保项目传承不失真不走样!
第二,从事非遗工作的新闻记者,报刊记者,电视台,电台记者编辑等,需要严肃职业操守,对曲艺项目的人物,名词,曲种等基本常识应当补课,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张冠李戴,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第三,在增强学术研究问题上我呼吁,非遗专家应该对曲艺应加强敬畏感,强化学术操守,避免任意所为,更不能做一些指鹿为马误导大众的事情;第四,非遗保护单位应当兑现承诺,在责任担当,经费管理,法人变更等方面要执行及时,干净切割。在这个文件的指导下,让曲艺非遗保护工作有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