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作进行专项部署。8月15日,光明日报、光明网举办“传承中华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专家解读《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座谈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表演艺术家畅谈曲艺的传承和发展,旨在推动全社会形成关注、促进曲艺传承发展的良好氛围。
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连丽如 光明网记者 潘迪摄
评书中加上了华为5G的内容,向华为致敬打气,北京评书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连丽如在舞台上的“现挂”,赢得观众的掌声。除了在舞台表演上创新,77岁的连丽如在出版评书时也要创新,特别要求加上二维码,让读者一扫码就能看也能听。在她看来,曲艺要与时俱进,曲艺的生命力就在于“接地气”、与观众互动,能根据现场气氛和现实生活,对“说或唱”表演进行即兴安排和调度,演绎出一个个令听众心领神会的精彩节目。
以下为发言摘录:
什么叫北京评书?听众+茶馆+演员才叫北京评书。没有茶馆就没有演出阵地。这个文件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实际。
保护北京评书,既要传承下来,也要发展好。传承必须要学好基本功。对我来说,传承就是教好徒弟。现在许多的所谓传承活动实际上是走入了误区。而最好的课徒方式,就是在书场里听书,在书台上说书,在实践中磨砺。同时,古老的评书艺术要传承好发展好,必须要与时俱进。有人问我您这书为什么能与时俱进?我的体会是,既要有新的技巧,更要有新的思想,死书活说,旧书新说,用现代的观念和意识,赋予那些历史题材的传统节目以新的“评说”。
现在国家这么重视传承人,我作为传承人,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担负起传承发展北京评书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