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钟艳平)今日,由中国科协调宣部主办,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光明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办的“科学麻辣烫”第三期活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刘春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等参加活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走近科学》栏目制片人冯其器主持活动。
万建民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进展。他介绍,中国农业科学院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建设了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和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两大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建立了种质资源平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已成为全国开展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的研究中心,不断创新农业科学理论和方法、突破高新技术、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成为承担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的国家队。“未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将坚持面向生产,解决生产问题,围绕重大科学问题,聚焦品质改良,实现产量与品质兼并。”万建民说。
梅旭荣表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以组织者、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的身份,推动着新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探索科技前沿、突破核心技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产业安全、引领绿色发展、服务农民增收、助力产业升级、推动区域发展、支撑战略决策方面取得了累累的硕果。”
刘春明表示,国家作物种质库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核心支持,关系着国家粮食的安全。他介绍,目前国家作物种质库已经储存了大量种质资源,并建立了完善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未来,新的作物种质库保存容量将继续扩充。
孙坦认为,智慧农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可以开展更灵活、更加速迭代的农业技术研究。未来,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科研领域有很大发展空间,将加强农业创新现代化设施,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的目标。“用最少的投入,最高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产出最优质的农产品,满足食物安全、营养,实现农民节本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孙坦说。
王静表示,安全的农产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管’即为标准、检测、风险、预警,‘产’即为农产品的投入、过程控制。目前,我国已制定近300项标准,实现监管有标准可依,这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的巨大飞跃。”她说。
对话环节,五位嘉宾围绕水稻品质育种、旱作农业、国家作物种质库、智慧农业、信息新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与现场记者进行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