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6年纪念毛泽东同志畅游长江,从县到各乡镇组织八十二支龙舟参加比赛以来,共举办龙舟比赛100余场(次),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极大地促进了传统龙舟运动的开展。2009年1月15日,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授予原县级铜仁市(今碧江区)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称号。
自2008年开始,原县级铜仁市连续于2008、2009年举办了两届国际龙舟邀请赛,2011年举办了中国龙舟公开赛,2012、2013年连续举办了规格最高的央视直播的中华龙舟大赛。2014年、2015年2016年举办了由省电视台现场直播的中国传统龙舟大赛。2017年、2018年、2019年与中国龙舟协会合作举办了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参赛代表队有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和贵州、广东、重庆、四川、浙江、江苏、湖厦门等多个省市。
具体举措
一是,政府引领。紧紧围绕社会需求,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作用,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推动碧江区传统龙舟的发展。二是,引入市场运作。按照“创优争先、争创一流”的筹办理念,在政府统筹的前提下探索将传统龙舟推向市场,使传统龙舟的投入多元化,管理多元化,从而使碧江区传统龙舟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提高其市场竞争性。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坚持树立打造传统龙舟的品牌意识,力争把碧江传统龙舟培育成为碧江民族文化、铜仁民族文化乃至贵州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并通过探索引领市场运作形成品牌引领。四是,以民为本。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到传统龙舟的传承和发展中来,使群众在传承和发展创新中享受实惠。
社会效应
一是充分借助赛事平台,利用赛事期间参赛选手和媒体记者云集碧江营造的“提名气、聚人气、增引力”的浓厚氛围和舆论强势,举办商贸洽谈会。自2012年以来龙舟赛期间招商引资300多亿元,其中2016年龙舟赛期间商贸洽谈会成功签约项目20个,签约总金额90.71亿元人民币。2017年中国龙舟公开赛(贵州·铜仁·碧江站)暨中国传统龙舟大赛商贸洽谈会,有来自国内外200余名客商参加了活动,成功签约江丽谷生态农业观光园及特色小镇、新加坡菲力生物、亚风西南物流园、鲲鹏智能通讯终端生产等项目15个,签约金额50.3亿元。通过商贸洽谈活动,与会客商最直接的看到、感受到了铜仁碧江的独特优势、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增强了投资合作的信心和动力。
二是龙舟文化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2006年,赛龙舟被原县级铜仁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赛龙舟被原铜仁行署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将铜仁籍的陈元华、陈增能、刘雨宝、胡通云、张绍堂五位艺人列入铜仁市碧江区县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三是形成龙舟+旅游、龙舟+农业、龙舟+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2016年邀请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熊家棉菜粑、六龙山竹笋炖土鸭、锦江糟辣脆皮鱼为主要内容的碧江端午特色美食专题短片,于6月9日在央视1套播出,使碧江的美食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得到广泛宣传。2016年端午小长假期间,我区共接待游客47.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亿元。其中:一日游游客41.34万人次,过夜游客6.2万人次。大明边城景区接待6.68万人次,九龙洞景区接待1.13万人次(含九龙温泉),梦幻锦江游船接待0.52万人次。全区宾馆酒店出租率接近85%。2017年通过开幕式表演、祭龙游江、商贸洽谈会、欢乐音乐节等系列活动轮番上阵、异彩纷呈,各大互联网、客户端、新媒体的点击率及二次曝光次数超2000万次,百度搜索引擎搜索2017铜仁龙舟相关信息近20万条,碧江“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品牌更加响亮。仅端午三天全区接待游客67.2万人次,旅游收入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