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3月21日,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由学院、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和Roca北京艺术廊联合主办的“未来城市的水”益论沙龙在北京举行。国际公益学院助理院长傅昌波,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国际公益学院ELP学员王利民,We are water foundation代表周洁莹、土人学社学术总监熊瑛、My H2O水信息平台创始人任晓媛出席论坛并就对水的认识、与水友好、城市乡村用水理念、水的挑战与机遇、信息公开共享等话题进行现场互动交流。
2019年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为“Leaving no one behind”(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定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试想:
如果有一天,你熟悉的城市除了钢筋混凝土再无流动的水;
如果有一天,在你居住的城市里,水不再按需分配,而变成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如果有一天,水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传说……
因缺水而引发人性恶战;
因缺水而带着星球去流浪;
科幻场景或将成为生活真实的写照。
本期益论沙龙借“世界水日”之机,穿越50年,反观今日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和策略,旨在唤起公众加强水资源保护意识。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
傅昌波表示,水的问题分两种:一种是缺水,一种是污染导致水不可用。关于水,首先应提高每一个公众的观念和认知;其次,应在国家层面让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来共同推动,有计划的改变技术标准。
除了国家立法和强制标准的改变外,更重要的是商业逻辑的改变。对每一个耗水的产业应在商业逻辑上让其认识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不改变要受到监管部门的惩罚;
第二,如果不改变,企业社会形象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我们相信只有行动才能改变,只有政府、商业、社会紧密合作才能推动改变,行动一定要按照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而引导和教育就是很重要的方式。学院奠基人之一的瑞·达利欧先生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就在海洋保护,学院今年也有计划带领学院就海洋保护的议题与他对话。
周洁莹表示,水牵连整个社会发展系统。
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会发现水的问题不只指向了目标6清洁用水和卫生设施,还指向了消除贫困、可持续的发展和社区等其他16项目标。
此外,水保护和公众在消费水的逻辑上有着很大关系,作为普通消费者愿意为水保护而买单吗?在现实中并不多见。这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在立法方面给与大量支持。如果有一天,我们只有不到100毫升的水时,我们可能才会明白现在看似唾手可得的水是多么珍贵的资源。
作为长期与水打交道的资深人士,王利民表示, 中国的水资源面临着五大类挑战。
第一,水多—— 在我国有三分之二的水分布在南方;
第二,水少——只 有三分之一的水分布在北方,南北分布极不均衡;
第三,水清——现在整个长江流域下游均为清水,基本没有泥沙运动,河床冲刷的很深。带来的问题是湖水不断外泄入海,内陆水体流失情况严重;
第四,水浑——不仅是人类,但鱼类等水生物都需要清洁水源,水浑则无鱼;
第五,水生生物种群在下降——江豚生活在水里,数量已从六千头一直在下降,预示着人类的整个水生态系统越来越差。如果我们对大自然漠视,水的问题还会更为严重。
熊瑛从设计师的视角分享道,整个国家水资源分配不均,降雨量均集中在夏季猛汛之时,当雨量不够如何留住地表水,当猛汛大时又不让其造成内涝?水的问题,需要政府到各个部门之间协作,从政策制定或理论研究到分配各个管道, 水问题并不能单一解决,而需要综合多方因素。政府已经提倡海绵城市,把流动的水蓄下来,比如城市拿出10%到15%公用绿地用来专门做雨水存积的话,其实就可以保证整个城市的景观水的供应。
由于工作的性质,任晓媛会给乡村地区的水进行资源对接,在调研时发现,一些少数民族对水非常敬重,对生态的保护意识强。而反观于城市,认为有资源就能够解决一切问题,何必要去节约,发展技术不就好了吗? 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另外,如阿拉善SEE正在将所有省份的污染企业数据进行汇总,用数据揭示违规现象,可以感觉到有更多的力量去推动环境行动,至少在黑臭水体的数据公开和县级水源地的数据公开方面已经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改善和行动了。
据联合国发表的《2018年世界水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有近一半人口,约36亿人居住在每年至少缺水时长达1个月的地区。而到205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增至57亿人。
1977年召开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重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与会嘉宾及观众,密切关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媒体的联合行动,以促进国家层面水标准的出台。
畅想50年后的水,傅昌波先生希望是,不需要加任何的净化设施打开水龙头就可以喝的水;周洁莹女士希望是,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享有“水平等”;王利民先生希望城市的水不是来自于水龙头,而来自于城市的河流;熊瑛女士希望青山绿水依旧是青山绿水;任晓媛女士希望每个人都有能力了解水、解决身边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