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亮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月7日,深圳市政府出台了《深圳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共包括16条惠企政策。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国肆虐,各地普遍开展疫情防控。人员流动管控、假期延迟等使旅游、交通、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受到重创,对企业生存和经济增长影响甚大。深圳是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城市,“深圳16条”的公布既为本地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也为各地政府支持企业共渡难关提供了镜鉴。
同苏州、北京等城市出台的惠企防疫政策相比,“深圳16条”的出台时间略晚,但是政策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考虑得也更周密。首先,“深圳16条”作为一套全面周到的政策包,打出了政策“组合拳”。相关政策包括房租、用电、税收、社会保险、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出口等多个关键方面,全方位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排忧解难。在这些关键领域多措并举,可谓抓住了防疫期企业生存的“痛点”和“难点”,可以大大提振企业信心并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在疫情结束后尽快恢复元气大有助益。
其次,“深圳16条”的含金量高,政策力度很大,体现了深圳市政府对疫情防控和经济企稳的决心和底气。针对生产防疫物资的企业扩大技术改造投资的,政府给予投资额50%和最高2000万元的资助,并统一收购储备防疫物资,使抗疫重点企业信心倍增。免除2个月物业租金、降低不超过12个月的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返还6个月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免除2月基本电费……这些惠企政策虽将花费政府巨额财政资金,但像大礼包一样能令企业深感实惠,足见深圳市在还利于企方面毫不含糊。
再者,深圳是民营经济的沃土,“深圳16条”也凸显了对民营企业的关爱有加。疫情不应导致“国进民退”,而是要一视同仁地扶持,甚至更要向民营企业倾斜。“深圳16条”普惠各类企业,特别注重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帮扶。在减免物业租金方面,深圳市区两级政府和市属、区属国有企业率先垂范,并鼓励其他所有制企业参照减免。深圳市还利用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其渡过难关。
最后,“深圳16条”既针对当下的应急之需,也有未雨绸缪的前瞻考虑,凸显了惠企政策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在这16条政策中,多项政策不仅用于防疫时期,更延伸到了2020年全年。疫情冲击的影响很大,并可能对今年全年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将惠企政策覆盖全年十分必要。深圳是典型的人口流入大市,防疫时期很多企业因为职工返岗难而无法完全复工,此时助力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加强企业职工技能培训,不仅很好地利用了防疫期,也为企业在疫情结束后转型升级储备了人才。
着眼于“深圳16条”的实施,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首先,应将此次疫情作为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的重大机遇期,避免撒胡椒面和蜻蜓点水式的补贴。否则,各类企业雨露均沾,但是惠企力度有限,政策效果也大打折扣。此次疫情相当于对经济按下“暂停”键,要转危为机,充分利用防疫窗口期,对城市未来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倾斜性扶持,为城市经济长远稳健发展提供政策助力。
其次,疫情紧急,企业困难,政策“驰援”方能有力。此时在政策落地和措施兑现方面更应简政放权和创新服务,免去企业为了申报各类补贴减免政策而陷入繁琐冗长的程序之中。要依托“放管服”改革所积累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少跑腿乃至不跑腿。比如,对于受疫情影响的行业可以采取自动补贴或默认兑现政策的做法,企业仅需对政府扶持项目进行确认即可,而无需再行申报。此时可以更好地利用并健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使之成为政府施策和企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企业不需要提交各类证明材料即可享受相关政策红利,会让惠企政策如蒙蒙细雨而润物无声。(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