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朱红色的墙壁、金色的拱形门、墙角精美的雕纹,仔细观察,仍能看得出当年的昌盛繁华。几百年过去了,昔日的繁华退去,只剩下两座山门静静地伫立在这里,春去秋来,看人来人往。这就是五园之首畅春园的遗址。
元明清时期,北京西郊一带,泉水众多、溪流交错,吸引了大批达官显贵和文人学士在此修建私家园林。其中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外祖父武清候李伟便在此处建立了自己的私家园林——清华园,这便是畅春园的前身。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有一次康熙南巡,回来后特别怀念江南美景,想要移至京城。于是将地址选在京城西郊,在李伟清华园的基础上修建园林。
据《京师偶记》一书记载:是由当时造园艺术大师叶洮规划设计的,他继承和总结了明代造园传统经验,并根据李园遗址,采用“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布局手法进行。康熙二十九年(1690)建成,取名为,畅春园。意为:“四时皆春”。
建成后的畅春园成为康熙在西郊的第一座“避喧听政”的皇家园林。据说,康熙非常喜欢这个园子,每年都要在园中居住七八个月之久,在园中处理朝政。
为了听政方便,康熙还将周围的园林都赏赐给儿子们居住。康熙四十八年修建“镂云开月”,赏赐给皇四子胤禛,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即位后,在此基础上扩建成圆明园。到了乾隆时期,又在圆明园西边修建了清漪园,也就是现在的颐和园。至此,清代在北京西郊所建的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就基本形成。畅春园因此被称为“三山五园”之首。很多历史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其中康乾时期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发生在畅春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畅春园也被烧毁,一代皇家名园至此退出历史舞台。
光明网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