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山麓,有一座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这就是以红叶美景闻名中外的静宜园。
静宜园的历史始于金代,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建成香山寺,明代又有许多佛寺建成,但仍以香山寺最为宏丽,香山因此而成为北京西北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康熙就香山寺及其附近建成了“香山行宫”。乾隆十年(1745)加以扩建,翌成竣工,改名“静宜园”。
静宜园的园林布局有别于其他园林。景观以山为主,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主要景点和建筑集中在这里,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璎珞岩等自然景观。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有众多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区域,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内垣的西北区黄栌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作为“二十八景之首”的是勤政殿。勤政殿位于今香山公园东大门内,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02年7月,国家投资一千万人民币复建勤政殿,2003年,勤政殿正式对游人开放。 香山寺位于香山南麓,创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名永安寺,又称甘露寺,乾隆时改称香山寺。寺门东向,前有牌坊、古松掩映,有“听法松”一景。双清在香山寺以南山腰中,原有两股清泉,乾隆在泉旁石崖上题“双清”二字。
虽然几经浩劫,历经数十载沧桑,静宜园的的山石泉水、奇松古树所构成的自然景观,依然美不胜收。春夏之际,林木蓊郁,群芳怒放,泉流潺潺;秋高气爽之时,满山红叶,层林尽染,尤为引人入胜。
光明网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