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非遗直播”,叫好又叫“座”。6月13日,央视新闻新媒体中心和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共同推出了“把非遗带回家”专场带货直播节目,吸引了1000多万网友在线观看,售出超过1260万元的非遗产品。其中,湖北非遗项目“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的老字号产品扬子江绿豆冰糕40000份秒光,国家级非遗项目徐州香包被直播网友强烈要求加单1000份。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推出的首届“非遗购物节”是让广大非遗人拥抱电商的“总动员”,也是提高非遗传承人电商能力的“大练兵”。搭上电商平台,插上现代传播的翅膀,传统的非遗让更多人看见,非遗之美被更多人欣赏。电商,成为非遗产品销售的新平台;手机,成为传承人的新生产工具。
1、电商平台打开非遗销售新通道
消费者在手机上一点下单,传承人就售出一件非遗产品,获得一份收入。过去虽然已有一些传承人陆续接入了电商平台,但这次“非遗购物节”吹响“集结令”,传播和推广力度更强,传承人接入电商平台的规模更大。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和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有关部门,支持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各地还推出了本地版的“非遗购物节”,集中展示当地的非遗产品;非遗相关的直播、短视频、微博、微信更是层出不穷,全社会营造了一个红红火火的线上非遗“大集”。
网络,是当下重要的传播和交易平台;电商,也已是这个时代发展成熟的新经济形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首次突破 10 万亿元大关,网上零售额线上渗透率达 20.7%。也就是说,网上购物已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五分之一。“非遗购物节”顺势而为,集中为传承人传播电商的新理念,引入电商新平台,增强电商的新能力,拓展销售的新空间。
过去非遗传承人服务的是乡里乡亲的熟人;后来随着旅游的推广,服务扩大到前来到访的游客;现在通过网络和手机接入到电商平台,传承人面对的是无限扩容的大市场,服务的是亿万消费者,生产和创意的空间更大了。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非遗购物节”期间,全国各地共举办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有近6500家店铺参加“非遗购物节”,非遗产品种类8万多种,涉及各级非遗项目约4500项。 京东平台上,6月13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相关品类全天成交同比超过260%,助力湖北非遗专场销售环比增长10倍。另据阿里巴巴发布的非遗消费趋势报告,消费者最喜欢的是食品、家居、服装类的非遗货品,这三类的销售量接近60%。
一部手机,连通生产和消费。从深山到城市,从工坊到平台,从小众到大众,从参与非遗保护到共享保护成果,“非遗购物节”在千千万万非遗传承人与千千万万城市消费者之间,架起一座便利、畅通的桥梁。
2、手机直播成为非遗传播新标配
6月13日在黑龙江“非遗购物节”上,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丽娜通过直播方式,热情地向网友推介了满族刺绣、旗袍、红肠、格瓦斯、麦秸画、桦树皮画等非遗产品,燃起了大家的购物欲望,有网友互动留言,“文旅厅厅长亲自为非遗产品代言,黑龙江的非遗产品我们信得过,必须买”。
首次“非遗购物节”收获了多少人的“首秀”?从文旅厅处长厅长到市县领导,从传承人到管理者,从名人到学者,都第一次出镜为非遗作直播、第一次亮相为非遗带货。 开网店、忙直播,比颜值、显气质,“非遗购物节”让一些非遗人要么已成为网红,要么在成为网红的路上。
58岁的浙江富阳纸伞制作技艺传承人闻士善就是一名“网红”。左手不停地转动着伞骨,右手则拿着刷子,熟练地给伞骨刷上用木薯淀粉熬制的环保胶水。时不时还要停下手中的活,和网友交流几句----这就是他的工作状态,一边直播一边制作“两不误”。他已有60万粉丝,特别受年轻人的追捧,年生产一万把油纸伞,带领几个徒弟齐上阵。
原来非遗可以这么潮、这么玩!手机直播正成为非遗传播“标配”。过去的一年,淘宝直播的非遗场次超过200万,总引导成交超过40亿元。
今年的“非遗购物节”悄然带来许多新气象:一扫往日的低调含蓄,这次的非遗人变得高调奔放;原来非遗总打着历史的烙印、带着古老的标签,这次非遗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与现代和时尚结缘;过去,非遗谈得多的是保护和拯救,这次传承人挑战自我、站到舞台中央,放大声量“吆喝”,从市场和消费中获得收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利用“非遗购物节”各地非遗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培训传承人,让他们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在传承的非遗技艺之外,要掌握线上传播和销售,把手机当作新的生产工具,增加电商技能,促成“注意力”转化为“生产力”。
3、非遗传承触达“网络新社区”
“非遗购物节”相关数据显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非遗传统技艺中,与“吃”相关的前五位是酿酒技艺、制茶技艺、火腿制作技艺、粽子制作技艺和传统面食制作技;“穿”的前四位是手工制鞋技艺、扎染技艺、蜡染技艺、香云纱技艺;“用”的前四位是陶器烧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琉璃烧制技艺、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
非遗,源自生活、发端民间,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世代沿袭的生活文化习惯。非遗从来都不是静止,而是随着时代流变的。消费者到了网上,非遗传承也就应该随着老百姓延伸到网络新社区。一方面,网络电商帮助传承人实现手艺价值,提高传承人经济收入,鼓励传承人更好地传承,还吸引年轻人看到就业前景,不断加入传承队伍,壮大传承力量;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传承人能与消费者直接沟通,及时了解需求,促进传承人有内在动力不断精进技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万事开头难。非遗+电商,传承人并不是一上网就会挣得盆满钵满、一触屏就万事大吉了,线上市场也需要培养,产品也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现在大热的“直播带货红人”李佳琦、薇娅都是从最小的直播格子间起步的,也曾面对只有几个人看直播、一场直播卖不出一件产品的艰难。传承人也需要用非遗的工匠精神去学习电商技能,大到需要了解电商平台的规则、消费者的审美和购物需求,小到琢磨手机功能怎么用、每个产品的描述怎么写和每个产品的照片怎么拍才会吸引人,掌握一种新的技能。
当然,“玩不转”电商的传承人也不能过度焦虑,其实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随着生态的完善,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预见,会有一批新的专业的非遗电商经纪人或经纪公司产生,会帮助和赋能非遗传承人。
不管是传承人亲历亲为接入电商平台,还是有专业公司帮助接入电商平台,“非遗+电商”是趋势,而数字经济和新基建的发展,必然会有新的发展空间和呈现形式。非遗仍是原来的技艺和精化,还保持着手工的温度和细腻,但非遗的传播和销售会借助互联网有新的变化,非遗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数字化、数据化会有新的发展。
这次“非遗购物节”创意好,组织有序、推动得力,充分沟通、联通资源,让广大传承人享受到电商发展的红利,享受到电商发展的便利,助力非遗的传承发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打造“不落幕的非遗购物节”。深耕细作各电商平台,拓展宣传渠道,让非遗产品与电商深度融合,畅通非遗产品的新销售通道。 可以说,“非遗购物节”以后,非遗上电商平台将会是一种常态,会产生持续放大效益,互联网成为非遗传承发展的新的基础设施,手机就成为传承人新的生产工具,打通从非遗消费到生产的全供应链,完善非遗传承发展的新生态。(张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