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曾经,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她却果断辞职,只身南下闯商海。
随后,她有一个高薪的岗位,但她又毅然放弃,举家返乡来创业。
6年来,她把所有的积蓄以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企业,为做大做强做出渭源县道地药材的品牌而拼搏。
至今,她的企业还在不断地扩大规模和产品研发中,收效甚微。但6年来,她的企业却扶持帮助了近5000人摆脱了贫困。
拼搏商海成精英
她叫王玉兰,今年44岁,土生土长的渭源县人。
王玉兰的父亲是一位中医,所以,她从小跟着父亲背着药箱,走遍了包括元古堆村在内的无数个村庄。见证了身边农民的贫苦,也经受了中医药文化的熏陶。
上学时,她顺其自然地学了医药学,毕业后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医院工作。
然而,医院里按部就班的工作不能满足她对事业的渴望。随即,她果断辞职,只身南下在医药商海里闯荡。
经过多年打拼,王玉兰终于进了一家极具规模的医药上市企业,坐上了高管的位置。
“年薪挺高的,虽然行业竞争巨大,但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能力可以走更远,也积攒了一些积蓄。”王玉兰说,随着自己的事业有了起色,埋藏心底多年的一个梦想再次被唤醒。
返乡创业逐梦想
“父亲是老中医,他对我们当地的药材特别熟悉,所以我俩会讨论很多关于道地药材的话题。”王玉兰说,她的父亲临终前一直惦记的便是药材种植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我们这里的道地药材其实是很好的,但没有规模,农民卖不上价钱,为了追求量很容易忽视了质。”王玉兰说:“政府有招商引资的项目,加上小时候也亲眼见过农民的贫苦,就想着乘此机会回来创业,一方面把道地药材做好,另一方面,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2011年,王玉兰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拼搏多年坐上的高管位置和高额年薪,带着积蓄又返回渭源,并于2012年成立了甘肃圣源中药材有限公司,开启了创业之路。
“想用公司带动百姓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也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王玉兰如是说。
百折不挠渡难关
“家里有着优质的东西可以致富,但百姓们根本不想种地,年轻的都去打工,村子里只有妇女和老人和小孩,这个现象并不好。”
初心不改,为了彻底改变这些现状,王玉兰一头扎进道地药材的种植加工事业中,再无退路:从源头把控质量,把家乡的药材种好。
然而,企业发展过程中,难免遇到众多坎坷曲折。王玉兰轻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却差一点在2019年彻底倒下。
去年6月,已经合作了好几年的一家企业突然倒闭,2000多万货款再无着落,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危险重重。
“3个月给员工发不下去工资,银行也在催息。”回忆起去年的经历,王玉兰苦笑不已:“不能跟领导说,也不能跟家里说,吃不下也睡不着,精神压力极大。”
“近一个亿投进去了,不能倒下,道地药材一定能做起来!”王玉兰默默告诉自己,却不得以向家人求助:“婆婆跟娘家借、用房子抵押贷款等,筹措了400万,解了燃眉之急。”
之后,她到处寻求合作,才使得公司正常运行了下来。
助力致富初心坚
王玉兰介绍,2016年公司注册了“聖玉源”商标,成为国家科技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全国党参试验示范基地)承办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龙头企业、GMP认证企业,被甘肃省农牧厅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甘肃省特色农产品进出口商会认定为十佳农产品出口明星单位和优秀会长单位。
如今,公司拥有研发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10多项,建成了涉及渭源县新寨、路园、田家河等6个乡镇7个村的10万亩白条党参无公害种植基地,拥有年产5000吨的中药饮片GMP规范化生产线和一流的检验生产设备。
多年来,公司以“贫困户+ 基地+合作社+村委会+公司+科研院所”的白条党参产业扶贫新模式,带动合作社 10家,帮扶合作社27家,发展帮扶社员近1万余人,持续带动务工人员多达数万人次。
另外,还吸纳了20名建档立卡户扶贫车间务工,进行规范种植生长环节的各项培训,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已经形成有效的带贫长效机制。
创新发展绘蓝图
去年,公司复合销售收入7433万元(公司销售收入2455万余元,内部创业平台销售约5000万元)。截止今年2月底,公司资产达9500余万元,净资产达7000余万元。
虽然,2000多万货款至今没有着落,但王玉兰凭借着坚强的毅力挺了下来。
“公司回归正常,我们的发展步伐也不能停。”王玉兰介绍,近几年已经研发生产了党参红酒、党参面膜等产品,目前已在网上上市销售。
目前,公司又在委托科研机构研发新项目,把药材的边角废料提制成动物饲料和有机肥,以此来进一步增加群众的收入。
“我的心愿就是把公司做成全球最大的党参种植基地、全球最大党参高品质研发中心、全国最大的党参储存与冷链物流中心、全国最大的党参交易中心和全国性中药材领域战略投资中心。”产业带动老百姓一起发展,把日子越过越红火!展望未来,王玉兰如是说。
记者 程健 实习生 张玲 雒东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