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书评:
从棉花看资本主义的历史舞台
喻剑南
人类的近代历史表现为两个基本特征:时间上的现代化与空间上的全球化。与之相应,对于现代世界的起源,尤其是资本主义的产生,以及与之相伴的全球化过程成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持续关心的核心议题。无论是马克思从经济社会、韦伯从思想观念,还是布罗代尔从经济历史、沃勒斯坦从现代世界体系等角度,都是试图从不同角度对这两大历史现象给予解释与回应。
《棉花帝国》以棉花这一细微之物切入全球史,贯穿于一个“长资本主义”(long capitalism)故事之中,以小见大,视角独特,讲述了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是结合全球史与资本主义史两个学术领域的出色之作。作者考察了作为商品的棉花与作为经济模式的资本主义如何彼此借助,并依托国家的力量,最终成为全球化的商品和全球化的体制,塑造了一个将国家、资本、市场、劳动力牢固联系在一起的棉花帝国。这一帝国用机器、枪炮、金钱等工具摧毁了旧世界的社会结构,促成了全球化的现代世界的产生。
尤需指出的是,作者提出的“多元统合”概念是颇有启发意义的。它总体指代棉花资本主义秩序得以建立的过程,由原来散乱无序的不同网络被统一到棉花帝国的中心网络中来,从而建构起一种利润生成和利益共享的新体制。不仅如此,在本书的写作中,“多元统合”也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方法论层面的意义。即是说,作者敏锐地注意到“棉花帝国”运作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试图采取“多元统合”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阐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在时间上的叙事逻辑方面,作者提出了与“棉花帝国”相呼应的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战争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再到全球资本主义,构成了全书一种有效的历时性叙事逻辑;其二,在资本主义全球化与“国家”之空间关系的结合互动方面,“国家”是棉花帝国的建构者和参与者,但当国内政治构成发生变化,抑或国外殖民地国家提出民族解放、独立平等的要求,“国家”又可能成为其终结者,因此需要一种“多元统合”的处理方式去持续调和、完善既有体制;其三,在材料使用的多元化叙事框架方面,涉及了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原始材料和学术史背景,作者恰当地统合了全球史和地方性知识,可谓构建起一部真正的“全球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