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端鼓腔”又名“端舞戏”、“端公戏”,在东平湖周围称为“敬河神”。主要活动区域为东平湖、南四湖及运河两岸。
在清朝乾隆年间,“敬河神”时的“端鼓腔”逐渐盛行,渔民为了祈求平安、庆祝丰收,便鼓出“金龙四大王”、“柳爷”(蛇神)之神位,一边鸣炮,一边起舞歌唱。演唱时无管弦乐器伴奏,只有几面圆形的单面羊皮鼓,鼓柄末端大铁环上套有九个小铁环,伴奏者用竹篾敲打鼓面,同时晃动铁环。演员根据戏中人物需要,化妆表演,众渔民群聚观看。
东平湖沿岸老湖镇、大安山、戴庙乡有渔民近五万人,“端鼓腔”流入东平已有百年历史。原来专为“敬河神”所演唱的“端鼓腔”,逐渐演变成渔民庆贺丰收、婚娶寿宴等活动的娱乐形式。“端鼓腔”有成套的规范唱腔,有大批精典曲目,深受渔民群众喜爱。渔民群众在打鱼的船头,在织网的湖滩,在节日聚会,在休闲时光,都能有板有眼地唱上一段“端鼓腔”。
大型的“敬河神”活动,每年腊月举行一次,喜悦的渔民祈求平安,庆祝丰收,欢度春节,笑迎新年。各自忙了一年的渔民,亲戚朋友、乡里村邻欢聚一堂,叙叙旧情,谈谈希望,“端鼓腔”的表演同时是渔民群众亲情的纽带,友谊的桥梁。
“端鼓腔”是渔民朋友的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民俗文化,使之传承发扬,具有深远的意义。
2009年端鼓腔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丁立新被评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