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鼓曲这门艺术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了,据说这个东汉时期的“说唱俑”塑造的就是那个时候鼓曲艺人的形象。全国各地都有各地的鼓曲。在山东,就要数胶东大鼓最有代表性。
在旧社会,很多盲人谋生的手段就是唱曲卖艺,俗称“盲人调”。抗战时期,八路军五支队文化干事梁前光被派到胶东地区的“盲人救国会”,组织盲艺人宣传先进思想,在鲁艺深造过的梁前光更新了盲人调的内容和唱腔,改革后的“盲人调”大受欢迎,甚至被群众称为“梁调大鼓”。1949年,梁前光调入青岛,原来的“梁调大鼓”正式定名为“胶东大鼓”。
进了城的胶东大鼓不再是盲人走街串巷糊口谋生的技艺,梁前光之女梁金华把胶东大鼓里的念白改成了更容易被各地观众接受的普通话,行腔还保留胶东口音,这样一来,胶东大鼓就被更多的观众接受,梁小鼓也成了“胶东曲艺之花”,代表山东,演遍了大江南北。
胶东大鼓(青岛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