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托勒敖”,哈萨克语音译,意为“抒怀”、“抒情诗”、“启示歌”、“宣叙调”,是一种由一人以冬布拉自行伴奏,坐着(后来有站在舞台上)用哈萨克语进行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其源于宫廷中御用文人用以歌功颂德的赞歌,前身为公元5—6世纪已流传于民间的萨仁与阿萨阿塔亚克吉尔,到13—15世纪形成较为成熟的托勒敖艺术。据传阔尔库特、克尔布哈等人都创作过托勒敖,阿山·海戈等历史上著名的弹唱家创作、演唱的托勒敖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后来托勒敖体裁又成为了书面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被阿肯们记录整理,由吉尔奇、吉绕们按照一定的曲调演唱。到20世纪托勒敖成为哈萨克曲艺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后托勒敖得到普及、提高,其题材新颖,音乐丰富,形式活泼,在草原上各种聚会中都有托勒敖的表演,同时被搬上舞台。
哈萨克族托勒敖的内容多为歌者或诗人对人生、社会的观察而引发的抒怀,往往有情节、有故事。规模适中,体态与诗歌相仿,唱词基本不分诗段,每句七或八个音节,韵律、押韵比较自由。其唱腔以传统民歌为基础,没有固定曲调。音乐结构有单曲体,也有多曲体。音乐主要是以do为主音的五声调式,音域多在一个八度之内。常见自由散板式节奏和“紧弹慢唱”的伴奏形式,旋律简洁而悠扬。
托勒敖是新疆尼勒克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勒普斯拜于 2010年6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哈萨克族托勒敖》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做好传承保护工作,尼勒克县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领导小组,专设非遗专干,保证工作人员、经费等,并谋划传承保护工作进度,确定发展方向,精心组织安排传承保护工作,从项目整理、收集、申报等所用环节中,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确保了该县传承保护顺利进行。将引导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学校,从小培养孩子文化自信,截止目前进校园培训50场次,培养孩子200余名,使孩子们从小感受中华璀璨文化。利用春节、元宵节、元旦等传统节日,让更多的人享受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神财富,近些年,尼勒克县推荐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各类比赛,为更好地传承保护积累宝贵经验。1992年首届州级托勒敖比赛中,传承人荣获一等奖,2006年在首届新疆民间文化艺术节优秀民间艺术汇演中,被评为优秀民间艺人;2016年参加自治区“群星耀天山”戏曲曲艺大赛中荣获曲艺类作品一等奖,2018年由国家级托勒敖传承人阿勒普斯拜参加了全国非遗展示周活动。尼勒克县连续几年承办全州的非遗宣传日活动,托勒敖展示及培训班。截止目前,已培训学员500人。2010年以来通过普查收集、采录,建立了哈萨克族托勒敖曲本、曲调、艺人情况等汉哈双语资料共计5万字,图片资料共约3000余张,音频资料共约3000分钟,视频资料共约1500分钟,手稿、乐器、服饰等实物5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