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文化行业是一个需要深耕的领域,要数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投入。董宁,北京演艺集团的一名艺术生产管理者,职业生涯很纯粹,十四年的电视人,十年的文艺机构管理者,同属文化行业的不同领域。
纵观董宁对其职业生涯十字路口上的每个抉择,无不投射着她对于“追求文化的深层价值”的进阶式探索。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于“文化之于个体乃至社会”的深厚理解,不仅来自于桌上的书本和报告,更出自于她多年“跑一线”接触真实后所获得的真知。
有人说她是“跑完全程的人”:从电视记者、主持人、制片人到导演、剧目制作人、艺术机构的经营管理者和规划者,她扎扎实实完成了艺术创作、市场检验从1到10的整套流程,既熟悉观众的痒点,也亲身体验过创作者经营者的痛点;有人说她是“搭梯子的人”:她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也深谙市场规矩,她懂得如何激励艺术家创作出“叫好”的作品,也知道如何“让叫好变成叫座”;还有人说她是“等风来的人”,短视频、直播这种在现在看来处于风口浪尖上的高频词汇,早在2015年就被她经常提起,比如当年将新创儿童剧放在六一儿童节进行线上全球直播、着手研发强调互动陪伴成长的北京儿艺APP等等,这在当时的文化行业里都被认为是非常具有创意和前瞻性的动作;而她所带的团队常称她是“吸铁石一样的人”,她总能以超强的亲和力,把从艺术家到每一位普通工作人员都紧紧凝聚在一起,她不仅非常善于发现每个人的才华,更愿意鼓励他们发挥所长,团队的战斗力也因此经常“超常发挥”,正如同事们的同感:“和她一起工作你好像只剩心甘情愿,再累也值得!”
入局——传媒行业的深耕细作
很多孩子心中都有一个艺术家的梦想。对于当年的董宁来说,也是一样。董宁还清楚的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最喜欢周末一个人背着绿画夹在家门口坐上一路和四路公交车去西单学画画,对着静态的石膏画着黑白灰的素描,觉得生活很斑斓。”董宁一门心思想考美院学纯艺术,阴差阳错学上了舞美设计,舞美专业毕业生进入艺术院团顺理成章,但她却考到了充满光鲜的北京电视台。
在电视人很吃香的时代董宁心无旁骛全身心地在台里低头精致耕耘,她适应力强虚心求教进步很快,从记者编导到主持人、导演、制片人干得风生水起,她是个有心人,做事专注投入,相信天道酬勤,电视节目的整个制作流程很快被她吃透了。2000年,董宁很幸运成为北京电视台非常年轻的制片人,当时电视台是制片人制,制片人不仅仅负责节目制作,要考虑整体项目的独立运转和战略发展,所以管理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董宁从自己干慢慢过渡到带队伍,精准定位创造品牌,制作经营创造价值。十年间,她开创了全国益智节目先河用心经营成为品牌,创办了当时全国唯一一档日播50分钟综艺栏目,纪录片、电视短剧、MV、真人秀和大型直播晚会各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各种大规模高质量急难险重的任务她和团队都能不负众望的交上满意的答卷,最好的导演编辑制作、最牛的摄像导播化服道效、最灵的统筹制片剧务,都成为了她最默契的工作伙伴兄弟姐妹。对于太熟悉的工作,她除了埋头苦干,开始有精力抬头看路了。
布局——文化本体的精研不辍
“我不担心改变,我对自己的适应力有信心,我愿意不断学习新事物。”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浪潮来临之际,十四年的电视生涯、十年的制片人历练,让董宁有勇气更有底气快速做出选择,离开了熟悉的电视行业,来到了刚刚成立的北京演艺集团,成为艺术生产管理部的负责人,一边主抓集团及旗下院团的艺术生产创作演出,一边统筹规划其生产管理的全链条业务。
曾经在实战中的摸爬滚打让她得以从多个视角、以多重身份深刻了解文化行业的每个环节,对于如何平衡艺术与市场、如何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她有自己的见解,既不急于求成也不故步自封偏废一方,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让她对经营上的思考变得更深入更长远,而她的办法也总是更接地气、更富活力。从事业单位到国企,甲方乙方角色转变了,“在电视台是甲方,有预算,要负责任用好每一分钱把节目做到最好。但在企业,不仅要低姿态找项目,还要充分考量项目可行性,从资金来源、制作投入产出比、运筹时机到获得收益都要胸有定见,真心不易,且因艺术行业的特殊性,艺术品不一定成为艺术商品,更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商品,要想把握好其中的复杂关系,这对文化市场的经营人才有着更高要求。”
进入文化产业,董宁深感要丰满多维知识体系,她挤出业余时间和双休日继续深造金融管理课程,两年的学习让她在视野上思维上产生了很多变化,她处理问题更理性更有逻辑也更善于倾听。董宁自嘲自己对沟通力的训练:“我喜欢把身边文化圈和经济圈的朋友请到一起讨论问题,完全不同的视角,但不同的智慧下碰撞的火花会产生无限的创意和更多的可能性,这是我所兴奋的。”
作为一个艺术机构艺术生产是首当其冲的主业,董宁说:“出人出戏出精品是我的中心工作,希望我抓的作品能反应这个时代的声音,能够从中看到时代的进步,能体会到艺术本体的精华和魅力。虽然我们的剧目曾获得过不少大奖,但获奖并不是终极目标,让老百姓受触动有感悟拍手叫好,虽然很难,但那才是我们最为珍重的东西。用文化影响人的生活,用文化介入人的生活,用文化改变人的生活,用文化滋润人的生活,这是文化对于人类的真正价值所在。
破局——艺术院团的转型之路
北京演艺集团下属有九大院团,集团抓总、院团主战、其他板块联动。到集团四年之后,董宁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儿艺总经理,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家试点单位,此刻剧院已经入不敷出,一向慎言的父亲语重心长提醒她:“过去你的工作是职业,现在这份工作是事业,你要放下自我,全心全意对剧院对员工负责。”因为有在电视台十年制片人的管理经验,加上对产业的敏感、对受众的了解,对业务的熟悉、对资源的掌握,对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同事的坦诚,作为院长董宁充满信心。她加强战略规划,引入职业化管理,主动出击整合资源,创作出新,产业订制、引进戏剧教育,超前研发APP,带领儿艺走入新媒体时代。财报数字在增长,全团员工在拼搏,一部部剧目推出一场场演出热议一个个项目落地,董宁也完成了自我蜕变。“原先我并不能完全体会接地气的生活,但在院团与大家一起奋力拼搏的日子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我体会到了更有力量的火热生活背后的冷暖人生。”
格局——文化产业的精筑致远
董宁将自己二十多年的人生用横纵坐标进行了标注。她的解读是:“电视台把横坐标无限的延展,看你能捕捉到多少信息,了解多少领域,整合多少资源;纵坐标是艺术院团,它不断在向深度挖掘,总能源源不断地挖出新东西,因为探索艺术本体的魅力是无限的,就看你到底能探到多深。横纵坐标维度交叉,构成的立体空间就是多年历练的积累,更多元的认知,更精准的眼光,更宽厚的胸怀,更丰富的储备和更开放的格局。”
董宁的选择并不都被理解,当画家做导演会留下一部部作品,当老板搞产业会有不错的收入,而在演艺集团十年来拿一份工资却投入了全部时间和精力,董宁看中的是身在其中,她关注大文化的产业链条如何运转,多种艺术风格混搭的前卫语汇如何创造,充满奇思妙想的艺术家和头部资源如何整合?以前她喜欢单机工作,现在她更看中联机工作,大数据时代下的自我价值,不仅仅是金钱的价值,更是对行业对社会的价值。”
从自我的艺术家之梦,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之梦,作为一位女性管理者,董宁说,“人应该充满正念,多做点对社会真正有意义的事,站在这个位置,更该胸怀天下”。她对于意义的求索不仅在心底,更在路上。她正突围边界乘风破浪,她热血不变初心不忘。(张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