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10月15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主题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会上,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谢力表示,主流媒体的介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选择。将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科技相结合,与时俱进,利用新型传播渠道进行有效传播,是非遗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图为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任谢力在活动现场
以下为发言节选:
2017年11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推进中国文联深化改革工作,中国文联召开了全国文联“互联网+文艺”工作会议,与此同时,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正式成立。网传中心成立后,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担负起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市地区文联开展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职责,迅速成为中国文联推动全国文联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和工作出口。
近些年来,网传中心从“互联网+”的工作思路出发,不断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内容建设和传播创新,社会影响力传播力稳步提升。通过多渠道探索、多平台搭建和多部门联合,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有效服务大局,加快推动各全国文艺家协会、各省、市文联系统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传统文艺和网络文艺融合的步伐。
依托于中国文艺网,一网多端,建立起了中华文艺资源数据库、文艺维权网上平台、艺术家数字艺术馆、中华数字美术馆、网上会员系统、网上文艺评奖系统、文联工作文献平台、文联传媒出版集群、各地文联微信集群等;搭建好移动终端内容传播平台,中国文艺网微信公众号、微博与光明网、人民网、央视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百家号、抖音、爱奇艺、西瓜视频等建立起良好的渠道互动合作模式。
做好平台搭建,助力传播的同时,网传中心开展优质原创文艺内容生产,依托文联的优势,进行优质网络文艺内容研创,打造优质网络文艺原创品牌。创新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打造适应互联网时代艺术传播规律的网络公益精品节目,与光明网共同打造的《艺术公益大讲堂》系列视频访谈节目,凝聚了一大批文艺名家共同开展网络艺术优质资源共享和知识普及,节目一经播出,便以引领网络文艺精品化的节目品质,受到中央网信办的肯定,迅速覆盖全网,获2019网络公益年度优秀传播奖。刘兰芳、姜昆、冯骥才、吴为山、冯双白、赵季平、沈铁梅、陈凯歌、冯远征、吴元新、李舸、尹力等多位文艺名家参与到网传中心一系列原创内容生产中,普及和传播优质文艺内容,共同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优质的文艺作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使更多优秀的文艺创作故事和传统文化被民众所认识。
去年,我们《艺术公益大讲堂》项目团队来到江苏南通,精心为我国首批进入世界非物质文艺遗产的南通蓝印花布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吴元新做了一期短视频,与光明网一起,进行多渠道传播,得到了中央网信办肯定,迅速在全网进行推广,优质的内容与抓住网络传播规律的时间节点和形式,非常好地扩大了蓝印花布的影响。
接下来,网络文艺传播中心将继承主动积极地承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任务。在“互联网+”时代,文艺创作尤其是红色文艺、传统艺术、先进艺术的创作中,一定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利用新技术、新载体,不断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创作更多的精品,更要在扎根百姓生活的基础上,用好新技术、新载体,力争多出传世作品。
今天,非常高兴我们又能齐聚在拥有众多“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江苏省,来到“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苏州。文学史上关于苏州的各种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苏州先天条件非常好,拥有很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政府和人民也非常重视非遗的保护工作,采取多种途径进行保护,积极利用“三微一端”的新媒体作为大众媒介,创新非遗项目的展示路径。
“互联网+文艺”的工作思路,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在网络时代具有天然的亲和性。
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中,最重要的是活态传承,要实现活态传承,必须让非遗走近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微信、微博、各类直播平台等都是年轻人智能手机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将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科技相结合,与时俱进,利用新型传播渠道进行有效传播,是非遗可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借助新媒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赋能,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大众、吸引大众、感染大众,让传统文化“火”起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非遗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选择,非遗也给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现在网上关于非遗文创产品的自媒体很多,良莠不齐,容易劣币驱逐良币,需要面对的问题不少,而传承人们自身往往无暇或者无力进行宣介,大部分仍在使用传统的宣传模式和经营管理办法。只有让传承人生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京东、天猫等平台曾多次上门找到我们洽谈合作的事,他们看中的是我们平台背后可靠而优质的各种资源,社会公信力、各文艺家协会各省地市文联的联动体系、文艺名家天然的“网红”潜力……换言之,大家都在争夺网络阵地,利用新型传播渠道进行有效传播。
非遗保护需要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传播和传承一起,成为推动非遗工作的两个“轮子”。传播是非遗保护的基本方法和重要举措,广泛的非遗传播才能为非遗保护凝聚成全社会的文化共识,为传承发展非遗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网传中心将继续探索与各方共同合作的模式、搭建具有品牌传播效应的传播平台式,搭平台、汇资源,助力“技术+艺术”,整合“互联网+”文艺生态的价值序链,在新形势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艺术精髓,借助网络进行大力宣传,使更多的人能成为为非遗的见证者、实践者和使用者,活在当下、活在日常生活中,日用而不知,非遗才具有真正的活力。
各行各业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在未来将是大趋势,我们在这个大趋势,怎么将自己行业的小趋势发挥好,使非遗保护和传承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有待于我们的同心戮力。
5G时代的到来,必将给我们的非遗保护与传播带来新思路、新方法和想象不到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