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10月15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主题活动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会上,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光明日报将采用多种手段、动用多个平台,让传统和现代交相呼应,让传播渠道和文化内容完美结合,帮助各位非遗传承人和各地非遗单位打开国际视野,进一步讲好非遗的“中国故事”,探索中国非遗保护发展的“中国方案”。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陆先高
以下为发言实录:
尊敬的各位专家、来宾和传承人:
大家上午好!
秋高气爽,蟹肥桂香,感谢各位在金秋十月相聚于阳澄湖畔,共同启动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弹指一挥间,这已经是光明日报连续第四年举办“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支持和好评。今天我们的启动仪式现场名家汇萃、高朋满座,也表明这个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2019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致光明日报创刊70周年贺信,肯定光明日报在“在政治建设、理论创新、道德引领、教育启迪、文化传播、科学普及等诸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勉励我们“坚守思想文化大报的定位,坚持守正创新,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自1949年创刊以来,光明日报始终与“思想文化”四字相伴,我们关注文化事件、剖析文化现象、观察文化趋势,坚持为中国社会提供有价值的思想文化议题。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历史的沉淀、岁月的陈酿,更不是静止的存在,而是与人们的生活和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成为文化传承之脉、文艺创作之源、文创设计之魂。光明日报秉持使命和担当,通过一篇篇报道、一幅幅图片、一个个视频,记录了非遗传承发展的精彩瞬间,传递了党中央对广大非遗人的殷切期待和热情关怀,更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今,光明日报正在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努力将这份报纸的思想性、书卷气、文化味,带入互联网传播格局。
通过这几年来的不断探索,我们逐渐形成了一条“从报纸版面,到直播和短视频,再到社会活动和对外合作”的全方位、全过程、全手段参与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非遗事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去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可爱的中国》系列短视频,讲述了56个民族的非遗传承故事,展示了56个非遗项目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前三年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中,我们推选出了乌丙安、尚长荣、冯骥才、刘兰芳、杨昌芹等30名标志性人物,宣传传播非遗保护典型人物和优秀案例,推动非遗保护意识不断深入人心。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光明日报采用多种手段、动用多个平台,让传统和现代交相呼应,让传播渠道和文化内容完美结合,既丰富了报道内容,又增强了文化影响力。尤其在非遗和年轻受众之间架起“桥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非遗,吸引更多年轻人喜欢非遗、热爱非遗。从油与墨、光与电的印刷方式,到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载体,光明日报既保持着一贯的文化品位,也探索着光明特色的全新呈现。
接下来,光明日报将主动承担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任务,进一步讲好非遗的“中国故事”,探索中国非遗保护发展的“中国方案”。
江苏省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大省,在前三届“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中,有两位非遗年度人物都是来自苏州。这也是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启动仪式选择在苏州举办的意义所在。除了保护和传承,非遗还需要传播和发展。刚才工作人员告诉我,咱们相城区阳澄湖镇的省级非遗阳澄渔歌,在短视频平台上广受年轻网友的青睐,我们的非遗传承人也赢得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我们不仅要让非遗传承人感受到被尊重、被褒奖,产生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动力,更在于引领示范,树立起非遗保护的典型。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知道,有这么一群人毕其一生,深藏功名,孜孜不倦做着一件事,守护着一种文化。今天下午,我们还将举办“用新媒体讲好非遗故事”主题活动,届时,多位非遗传承人代表将和大家分享他们在非遗传承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经历,讲述他们的故事,让大家知道,非遗也是有活力与生命力的,非遗保护是有意义的,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展现出恒久魅力,焕发出时代风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