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0月31日,第二届中国医师公益大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指导和支持,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联合北京生命绿洲公益服务中心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热烈于医疗公益的医师们代表、各公益组织与爱心企业代表共同参与。
本次大会主题为“同呼吸,共命运”,旨在为宣传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作出的卓越贡献,社会各界携手推进的公益项目,树立公益项目标杆及慈善医务人员榜样,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汇聚多方资源,聚焦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全方面推进健康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美好愿景。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发表了题为“危难之际,科技托起患者生命的希望”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主题演讲原文:
尊敬的陈竺副委员长,尊敬的钟院士,尊敬的王辰院士还有农工的副主席,刚才听了委员长、钟院士、陈院士精彩的报告和演说很受感动。确实,在这场与疫情斗争中,在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位领导、院士大家共同努力奋斗。今天我受大会邀请,首先非常感谢农工党以及基金会对人民的健康做了大量的工作,从丙肝、乙肝的知识防治基层宣传我都参与了,今天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科技托起患者生命的希望》。
大家知道传染病是人类一直与之斗争的,我们人类的生存史一直是与感染病、传染病斗争发展起来,当年的黑死病、天花、西班牙流感包括近代的艾滋病、埃博拉等等都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所以,传染病对人类产生严重危害,尤其是当前时代一架飞机的距离就可能造成全球的大流行,尤其是从2003年的SARS到H1N1、H7N9到国际埃博拉,这一次新冠疫情,产生了严重的对人民生命安全的威胁。老的传染病消灭了,新的传染病还在不断发生,我们要高度重视引起全党全国人民的全面抗击疫情是我们疫情取得伟大的胜利。
这一次新冠疫情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在发现武汉肺炎以后很快就认定为新冠病毒,1月11日就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了新冠病毒前期的测序,这对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我们国家能够很快的控下来,关键在我们确立了“四早”的防控策略: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对于我们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世界疫情还在蔓延,他们应该把这个事尽早地用到他们的抗击疫情当中去。
刚才前面几位专家也介绍,我们国家火神山、雷神山,尤其是方舱医院一个多月时间接收了1.2万人,这些人不仅住院得到了治疗,更重要的是隔离了传染源。只有所有感染的人都住院,得到有效的治疗,减少了传染的发生,同时使社会上的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所以2月14日以后,武汉的新发病感染人群明显下降,“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这也是我们国家创造的经验。
为了更好发现和控制传染源,我们国家率先运用了大数据技术,追踪密切接触者。
(图见PPT)这是1月21日我带着我们的团队到北京联防联控组,我们提议利用大数据的手段来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当初武汉的海鲜市场,包括到以后的北京新发地的海鲜市场进去的一些“无意识接触者”,通过大数据的手段能够以一网打尽全面了解,及时的检测控制来避免更大范围的流行,所以这些经验也是值得推广的。
在防控的同时,救治又是非常重要。总书记亲自到第一线为抗疫救治亲自指挥。所以,我们完善的救治体系提高我们的救治能力,降低病死又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我们国家,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专家、集中资源、支援武汉、支援湖北。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不畏艰辛,大家挺身而出,逆风而上,4万多名医务人员支援武汉,使武汉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我在第一次和钟南山院士一起去武汉,于2月1日第二次带医疗队去武汉,当时武汉的形势是非常紧张,需要我们去共同奋斗救助病人。
(图见PPT)这是到了武汉以后,进入了普爱医院东院区,那里全是全市的重症和危重病人。进去之前,他们的病死率很高,通过积极的努力,把病人一个个从死亡线上拉过来。我们抗击H7N9积累的“四抗二平衡”的经验和人工肝、微生态、干细胞等新技术同时用到病人身上,使很多病人能改善呼吸困难。
我们认为抗病毒要早,越早抗病毒的治疗发生在重症、危重症的几率就越小,所以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抗病毒治疗,早期应用药物能够明显减少重症危重症的发生率。
一旦进入重症、危重症,患者往往有休克,所以我们要进行抗休克治疗。为什么会引起休克?主要是细胞因子风暴,怎么办?也没有有效的能够清除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的好的办法。我们认为在抗休克当中,一方面要抑制他有效的(续用量),介入风暴(续氧)的应用,同时要跟抗低氧血症一起在呼吸机和ECMO同时,利用人工肝系统。人工肝属于净化系统,它是物理的,能够清除介质,降低患者的AIDS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呼吸困难,能够使呼吸衰竭得到及时改善,所以抗低氧血症这个是十分重要。
(图见PPT)这是我们带去的人工肝的机器,我们在给病人带来切实治疗,通过血液净化系统能够把患者血液当中的有害物质通过(核心的树脂)的吸附,清除炎症介质,降低细胞因子风暴。
(图见PPT)这是人工肝治疗以后,到了武汉没有这个条件,好在他们还能检测白细胞介素6,这个细胞因子是非常明显。经过人工肝治疗以后每一次都能下降,治理以后能很快的降下来,所以它的病死也能够显著下降。
(图见PPT)这个病人是56岁男性患者,当时的细胞因子很高,达到正常的15恩倍以上。所以持续高烧、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两侧肺炎症迅速加强。利用人工肝治疗一次以后,他的细胞因子就显著降下来,呼吸困难就改善了,连续做了3次以后他就康复出院,避免了不良后果。
(图见PPT)这个病人更是断崖式的呼吸困难,他的呼吸频率42次/分,心率减慢35次/分,氧饱和度下降至40%,血压测不出。这种病人病死率是很高的,当时他的细胞因子也很高,利用人工肝治疗以后。一次治疗以后,他的血压就开始上升,吸氧浓度下降,经过三次治疗以后,他转危为安,最后也被救过来了。我当时去病房看他的时候,他已经取得好转,非常感谢医务人员对他的救治。
这样的案例很多,所以在抗休克、抗低氧血症的时候有好的办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四个是抗感染,新冠肺炎、H7N9也好都是病毒感染,早期我们是不主张抗生素。但是到了后期都有继发感染。继发感染的时候要合理利用抗生素来减少他的抗细菌感染引起的死亡。同时,二平衡主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这个患者酸碱平衡失调,所以我们的医护人员像“千手观音”,要从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还要进行水雾性缓和实验,医务人员每一块都要关注到,哪一块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病人的严重不良后果。所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也非常重要,这是微生态的平衡。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严重的微生态失衡,细菌肠道细菌异位,最后导致感染,患者死亡。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共存细菌对人有重要的生命功能,所以说微生态的平衡对重症的救治也有十分重要的关键。
第二方面是救治,科学防控也十分重要。
在这一次抗击疫情中大家都知道,在我们国家这么早很快的短期能够发现病毒,在我们的实验室也很快的发现培养了病毒,包括顺利的分离了病毒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也发现了新冠病毒基因的突变对了解病毒和疫苗研发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也在新冠病毒做了全病毒的三维结构检测,论文在《CELL》上发表。全病毒基因结构的发现对这个社会后面疫苗研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我们说全病毒的三维结构在抗疫的研究中也可以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我们在发病机制研究中,对细胞因子进行全面检测,发现存在的明显的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风暴,这个论文也已经发表。
讲到微生态,我们对所有病人,尤其是在杭州和在武汉的病人肠道微生态失衡情况进行检测,发现有益细菌明显减少,有害细菌明显增加,严重地导致微生态紊乱,对指导我们的治疗方面起到了作用。在诊断治疗方面,前面早期的筛查模型我们也已经建立起来。
在药物研发方面发现一些新的老药新用方面,因为新的传染病要很快的研发是不可能,要几年才能研发新药,老药新用方面做了研究也提供了参考。
今天大家来了,我们认为这一次我们国家有效地控制,包括健康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时代把这一些科技应用到这次疫情防控,尤其是在发现和控制源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整个疫情当中,大家不断地总结,杭州医院(全市)所有的重病人,没有一个病人死亡。我们组织了新冠肺炎的人工肝支持系统的专家供全国的应用。
当前时代,国际疫情还在不断地发生,随时都有输入我们国家的可能,所以我们国家还要继续做好常态化情况下的防控,我们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记住三句话“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是我们这次取得胜利的重要的三个关键所在;
另外,我们还要在常态化情况下加强卫生体系的建设。成为我们一个永远随时都能应对疫情的体系。不断地完善,勿忘经验,包括我们要建立从病原学发生机制、诊断治疗、药物刺激研发体系,才能应对可能发生的新的疫情。
对高风险地区,尤其是境外输入要加以严防。在武汉的时候我就说,国外的疫情不可能一下子控下来,所以我们国家13亿人还是易感人群,我们还是随时都有可能输入传播风险。从这一段时间来说,从哈尔滨到新发地到新疆到青岛一系列的输入案例,我们国家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我们织了一个“天罗地网”,哪里来我们就把它控制在哪里,我们国家照样复工复产复学,能够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我们要把抗疫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用到我们各项工作当中,家国有难,使命必达,我们要科学防护,全力以赴,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