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当塔里木油田油气产能规模达到3000万吨水平,成为我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和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时,杨海军,这个28年来始终坚守祖国边疆,坚定寻找大场面、建设大油气田,扎根科研生产一线,带领团队攻克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的汉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曾任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现任塔里木油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的杨海军,自1992年大学毕业就参加塔里木石油会战,通过打造塔里木超深层复杂油气勘探科研团队,使塔里木油田14年来年均新增油气三级储量当量超4亿吨,产能规模逐年增加。在这些贡献的背后,隐藏着杨海军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先后有13项成果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新疆十大杰出青年和中国石油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心怀使命,开拓进取
塔里木油田天然气业务快速发展,促成西气东输和南疆天然气利民两大历史性工程,改变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我国全面进入“天然气”时代。库车山前一直是寻找天然气大场面的主战场,然而这里地质复杂被形容为“深度像弹簧、高点带轱辘、圈闭捉迷藏”。杨海军带领团队创新发展了盐相关构造理论和应力控储新认识,推动库车天然气连续取得重大突破。2008年发现克深2气田,之后又相继发现克深5等13个气田,形成了克拉-克深万亿方大气区。之后,经过十年艰辛磨剑,在2018、2019连续两年,带领团队部署的中秋1、博孜9两口重点探井均获重大发现,与先前发现的大北3等气田一起,形成大北-博孜和秋里塔格两个万亿方大气区,为塔里木建成300亿方产量规模,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碳酸盐岩是塔里木油田原油稳产上产的主力区块,但由于埋深普遍超过6000米,储层非均质强,油气成藏模式和分布规律复杂,被形容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2008年,油田安排杨海军组建碳酸盐岩中心,开始了艰苦攻关之路。杨海军带领团队,重新开展基础地质综合研究、地震储层预测攻关,攻克了碳酸盐岩储层定量雕刻难题,提出了断裂控圈控储控藏新模式,发现了塔北-塔中10亿吨级大油田,推动碳酸盐岩原油产量翻两番,不仅成为塔里木原油增储上产的主力,也成为中国石油原油稳产上产的主力。
勇担重任,攻坚克难
杨海军有个习惯,重要事情、关键问题必须亲力亲为。每次遇到勘探重大发现,为了能够更准确判断地层,他长期驻扎井场,不管是寒夜、还是白天,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鹅毛飞雪,都提前两个小时跑去钻井平台等候,只为第一时间看到“新鲜出炉”的岩芯。
除了野外的辛苦,更多的是异常繁杂的数据分析和梳理。杨海军刚参加工作时,计算机还没有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图,每一张工业图件,都需要手工一笔一画做出来的,并且钻井资料有限,很多研究必须吃干榨尽、从头做起。他每天不是泡在岩芯库里描岩芯,就是关在办公室里绘图。在一次汇报会前夕,为了全面展示油气储层发育的规律,他独自一人连夜制作了一张长达20余米的油藏剖面图,当这幅“巨图”在汇报现场挂出来时,在场所有人都震惊了,地质观点清晰明了,研究认识一目了然,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正是因为这种脚踏实地、始终如一的敬业精神,练就了杨海军一双明亮慧眼,成为一名勘探开发专家。他先后参加了“八五”以来国家和中石油多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本形成“超深含盐前陆冲断带、超深缝洞型海相碳酸盐岩”两大油气地质理论及“前陆冲断带超深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勘探开发、深层砂岩油气藏稳产”三项配套技术,这些理论和技术填补了中国石油地质领域多项空白。
创新驱动,激发活力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深地油气富集区,其中超深层油气资源量占我国陆上超深层油气资源总量的60%以上。“十二五”以来,塔里木油田找到的油气储量90%都在超深层。杨海军始终将创新协作作为发展的灵魂,围绕超深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科研团队。他开拓思维,创新管理,以提高井位、方案、设计质量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企、科技兴企、全员创新”战略,推行“甲方主导、自研为主、外协辅助”的科研模式,不断提高团队的自主创新能力。他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大胆重用年轻人,个性突出的,思维活跃的,只要想干事业、能干事业,就力挺他们担任重要岗位、负责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规模不断增长,油田科研团队规模也在不断增大。杨海军大力加强团队建设,通过搭建青年科技报告会、博士论坛、手工绘图大赛、创新创效等活动平台,极大地点燃了员工的学习热情。通过完善和实施“新员工培养跟踪评估”“学术带头人考核管理”等各种考核激励机制,推动科研人员工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在此过程中,杨海军带领的团队也先后获得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和中国石油“先进集体”“基层百个标杆集体”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