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参加工作34年来,金凤鸣一直从事一线石油勘探地质研究,先后在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主研与合作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技术指导完成科研项目100多项,作为主要贡献者参与发现了赵州桥、宝饶、歧北潜山、埕海断坡、沧东陆相页岩油等数十个油气田(藏),合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达6亿多吨。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大港油田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他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7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9件(其中美国2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及一等奖7项。荣获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批高级技术专家并连任至今,2003年荣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得第五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2013年获评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获评河北省爱岗敬业之星,2019年获评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2020年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
求索、创新、登攀,敢于冲破思想上的“禁区”,开拓未曾涉及的“盲区”,探索望而却步的“难区”,在金凤鸣地质研究的人生乐章中成为最响亮的音符。
他精钻细研,隐蔽油藏绽放异彩。水相荡而成涟漪,石相击而生火花,地质人员的科学态度加上创新思维,就会产生认识上的跳跃和勘探上的突破,金凤鸣深明此理。对他来说,每天8小时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一天十几个小时从事研究对他来说习以为常。“金总对地质研究有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事地质研究的董雄英说,“为了获得对地下最客观最真实的地质认识,他和我们一起几十次、几百次地推演,一遍遍反复推敲论证。”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勘探程度高,构造油气藏发现殆尽的困难局面,金凤鸣下得去苦功夫,用得了新思维。他以辩证的思维看问题,从寻找构造油藏转向寻找更加隐蔽的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了攻克这一领域,他全身心投入。“他总是人在家里,心却还在工作中。”金凤鸣的妻子这样评价他说,“他常常在吃饭时、睡觉前也在思考地质,你跟他说什么他也听不到,完全进入到一个忘我境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率领团队攻克了负向构造区勘探方向不明的难题,揭示了斜坡低部位-洼槽区地层岩性油气成藏机理,建立了“断层负地貌河道砂、坡折带湖底扇”等系列成藏新模式,创新了“滚动储层预测、滚动部署钻探”的技术思路与方法,推动油气勘探由高斜坡向低斜坡、由正向构造带向洼槽区的战略转移。在过去被认为“不可能有油”的地方,实现了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突破,取得了大王庄、留西、巴音都兰、蠡县斜坡、阿尔等一批重要发现,累计新增石油储量5亿吨,并由此带动了中国石油全局性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被赞誉为“中国石油全局性地层岩性油藏勘探的开拓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金凤鸣矢志创新,使老油田重燃地质之光。金凤鸣殚精竭虑,敢于超越自我,不断攀登新的高峰。近年来,面对已历经50多年进入到高勘探程度阶段、储量发现难度大的老油田,他又和他的团队一路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们研究揭示了埕海断坡三角洲前缘构造岩相带发育机制,建立了构造岩性油气成藏新模式,精细相控地震储层预测落实有利成藏目标,部署钻探多口探井获得高产油气流,其中埕海306井获自喷日产油超500吨,创油田自喷井高产记录;整装探明埕海斜坡区石油储量4573万吨,成为了大港油田原油上产的主战场。他们突破潜山“新生古储”它源成藏的传统观念,攻克基底古生界残留盆地自源成藏的难题,建立了大港油田基底古生界石炭系煤系生烃、二叠系砂岩-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的“古生古储”潜山成藏新模式,部署钻探的营古1、营古2、岐古8等井获得重要突破,单井最高日产天然气42万方、凝析油18.8吨,初步落实天然气储量规模达300亿方,实现了渤海湾盆地“油田下面找气田”的梦想。金凤鸣和团队成员突破国外海相页岩油富集理论认识,揭示了大港油田沧东孔二段陆相页岩油高有机质、高长英质、高频纹层、低黏土和中等热演化“三高一低一中”的富集机理,建立了以超越效应为核心的甜点富集层评价方法,部署官东1701、官东1702水平井获得日产油20吨的稳定试采产量,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成果也为资源量在世界排第三位的我国页岩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报道了这一重要成果,并被国外知名勘探家评价为“一个改变游戏规则的发现”,获得了2018年度中国石油重大发现一等奖,并入选“近年我国油气勘探十大重大发现”。
金凤鸣最喜欢马克思的那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他在油气勘探事业上始终有着一股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韧劲,始终有着敢于打破常规、超越自我、超越前人的勇气,始终有着一种近乎痴迷、如痴如醉的执着,始终有着一种“为油消得人憔悴”的深情,更始终有着一种“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
在前行的路上,金凤鸣痴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了祖国的石油事业,继续求索、创新、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