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俄罗斯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主办的“中俄数字经济示范项目——科技赋能教育技术直播”活动,近日通过线上方式举行。
此次活动围绕科技赋能教育展开讨论,通过技术直播活动,让公众近距离了解中俄双方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了解中俄虚拟现实与未来教育领域的技术发展、产业化现状及未来趋势。
MEL Science Business Development Director(钔龙科技商务拓展总监)Mr. Kai Liang(梁凯),北航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旭昆,《科普中国》融创项目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曾任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杨再石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围绕科技赋能教育展开主题演讲。
新冠疫情促成了线上教育行业的大爆发,不管国内还是国外,也不管是老师、学生或者是家长,都感受到了线上教育的冲击。同时,技术也在助推线上教育快速扩张。新兴技术正在与线上教育领域积极结合,催生出一些有趣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途径。其实,VR和AR其实早就进入了教育领域,并且开始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疫情更是催发了许多领域对VR、AR等呈现出更大的需求。无论是线上的正式教育还是非正式教育,如博物馆展陈,科技馆的体验,对VR、AR等新兴技术呈现出新的强大的需求。
梁凯在演讲中表示,中国的教育市场跟中国文化相关的内容有很大优势,但在科学教育的领域,我们的教育行业还是需要很多的提高。很巧的是VR、AR、MR、XR的技术,对于科学教育的促进更大一些,有很多微观的流程、过程、原理,现实教育手段比较难进行教学和体验,这些技术就可以利用独特的优势进行教学,增强互动性,能够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之中能够加以不断的实验。
杨再石认为,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人机协同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智能化”;基于扩展现实技术,融合调度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促进教学情景“灵境化”;基于自适应学习技术,按需精准推送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个性化”;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精准分析学习数据,促进“教学“精准化”。
沈旭昆在演讲中表示,虚拟现实,增强了现实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科技馆展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可能是以前的技术不具备的。说到底,数字资源是基础,要真实地,高精度地获取数字资源,建立好数字资源库,促进创作。用户体验是重点,不管K12教育,或者我们参观一个博物馆或科技馆,身临其境现场体验感是非常震撼的,通过VR/MR在线上进行相关的教育和体验,是不是能达到那样的体验感,是不是能够达到很情感和共鸣,这方面任重道远。(张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