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杨建业,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秘书长,副研究馆员。
一、打造非遗人才高地,组织北京第一个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拓展非遗当代实践发展渠道
2018年6月,在东城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下,杨建业组建并担任秘书长的北京京城非遗人才创新发展联盟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正式成立。非遗人才联盟立足东城区,广泛吸收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及昌平等区的近百位非遗传承人、管理人员和文创企业高管,打造非遗传承与发展领域产、学、研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平台。联盟成立后,组织及参与了北京国际文创产业交易会、故宫过大年、西北旅游营销大会丝绸之路非遗大师论坛、广泛宣传展示非遗保护成果。
2020年1月,非遗人才联盟与红桥市场联合成立的北京市第一家“非遗传播孵化园”正式开园。通过孵化园,推动非遗与旅游市场高度融合与创新,给非遗传承人提供主题创作和市场化转化的空间,更好的推荐非遗传承人的当代传承实践成果进入市场。非遗联盟、红桥市场和北京银行签订三方协议,将为入住非遗孵化园的传承人和项目,推出多项扶持措施,助力非遗项目“展品”向“商品”的转化。
2020年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上,非遗人才联盟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北京红桥市场、面向外国生活华人的青少年教育机构赛库雅公司三方签订共同开发“非遗·红学堂”的协议,携手将非遗普及教育推向全球,为非遗推广探索广泛传播率的方式方法
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北京中轴线文化互动,为统筹保护好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助力
北京中轴线的大部分位于东城区,杨建业作为东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管理者,同中轴线上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从项目申报起来就建立起了稳固的信任和良好的合作关系。从故宫博物院的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直至永定门那里的龙顺成鲁班工匠节,都被有机的融合在杨建业策划的“非遗52日”“四合院里学非遗”“非遗闹元宵”等东城区非遗惠民活动。更多人通过这种方式,得以“零距离”体验传承人展示的中轴线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积极推动非遗旅游的融合,打造北京市第一个非遗冬奥主题展销馆“非遗遇上冰雪”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0天时,杨建业筹划的“非遗遇上冰雪”主题展销馆在被誉为“北京珍珠第一家”的红桥市场正式开馆。非遗主题展销区无偿提供给非遗传承人,非遗传承人可在此销售最新创作的作品,顾客可在此区域内参与体验。“非遗遇上冰雪”围绕2022北京冬奥主题的原创作品,应邀参加了北京文博会、北京设计周、歌华有线杯2019北京文化创意大赛等活动。
2020年6月文化遗产日,推出集中玉雕、景泰蓝、东来顺等多项有古都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针对当代社会大众消费需求推出的“非遗10+密约之旅”项目,参与的游客可在一天10个小时的“极致体验”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品味生活。这个项目有非遗传承人侧和和管理,即可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固有魅力,也充分调动了非遗传承人的投入热情。
四、推出北京是第一个区级非遗名录,“非遗保护东城模式”成为东城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城非遗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完善
杨建业承担了东城区多个非遗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起草和制定。策划的北京市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人才和传承人研修班》,得到了北京市委组织部的支持资助。组织编写并担任撰稿人,正式出版了北京市第一本区级传承人谱系专著——《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谱系大典(2012版)》和《东城瑰宝——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编》。
杨建业在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推动的完善非遗管理条例和措施,推动非遗生产性保护,利用古都文化的广泛辐射性推介非遗,出版书籍,建立非遗博物馆,留存非遗发展史料,记录非遗发展历史等非遗保护东城模式,得到国家专家委员会的认可和好评,成为东城区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6月,应邀担任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启动仪式的策划和编导工作,圆满完成任务,得到参与活动非遗项目单位和传承人的高度好评。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进入社区进行为期半年的值守工作。组织非遗传承人创作一批抗击疫情主题作品,在东城文苑、文化东城,东城宣传等刊物、网媒出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