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杨华珍,女,藏族,1960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工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成都市政协常务委员。她长期致力于藏羌织绣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从2008年“5•12汶川地震”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和支持下,推动藏羌织绣从濒危到重生,从家庭传承到职业教育,从藏寨羌乡走向国际舞台,从最初的“灾后自救”到精准扶贫再到助力乡村振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历程。
杨华珍始终坚持“文化梳理、人才培养、融合创新、市场对接”的思路,挖掘传统技艺,融入现代创新,创作了一系列民族特色鲜明、刺绣工艺精湛的藏羌织绣自主版权作品,并以版权授权的方式与国际品牌、知名艺术家多次进行跨界合作,带动藏羌民族农村妇女脱贫致富。
“5.12”汶川大地震后,为抢救与保护灾区藏羌织绣技艺,杨华珍以藏族编织挑花刺绣、羌绣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为依托,以增加地震灾区妇女收入为核心,以做大做强藏羌织绣产业为目标,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推进藏羌织绣规模建设,增强中国成都藏羌绣坊、汶川藏羌绣苑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提高妇女藏羌织绣技能,培养市场营销人员,全面提升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杨华珍长期在农村、社区、高校,向3900余名妇女、僧众、高校学生等传授、提升织绣技艺,培训居家就业、创业技能,有力带动了农村社团妇女居家就业。2016年负责开展国家艺术基金“藏羌织绣艺术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培养了31名具有较高刺绣艺术设计水平和织绣技艺能力的学员。同时,与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纺专等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培育了一批既有设计基础又有刺绣能力的高校学生。2017年四川省艺术职业学院建立杨华珍大师工作室,开设藏羌织绣技能课程,现已培训学生和学院教师500余人。
杨华珍长期深入农村(牧区)进行全方位调查研究,对各地不同风格、不同用途的藏族、羌族编织挑花刺绣技艺、图案等内容,进行系统、全面地归纳与保护,并将图案与技艺的意义、故事、来源整理成册,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信息进行输入整理后储存。在此基础上,编辑了《藏羌织绣培训教材》,在各地的培训班中使用,得到了广泛好评。
杨华珍根据藏羌地区的传统故事和藏羌织绣传统纹样,创作大量精美的织绣艺术作品,原创刺绣作品《十二月花》、《花儿纳吉》、《莲花化生图》、《吉勒格瓦》、《释迦牟尼》、《吉祥八宝》等原创作品共获得46项国家版权登记。采用版权授权的方式与星巴克、植村秀、彭博社、HairCorner、hakuichi、colorkey、索菲亚、香港梵高艺术体验中心等国际品牌、知名艺术家进行合作,将藏羌文化元素融入了这些品牌的化妆品、办公用品、服装、餐具、食品中,让非遗的内涵和魅力融入了现代的时尚,授权费用累计达到800余万元。在提升藏羌织绣知名度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后续制作订单,为家乡绣娘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机会。
2020年期间,培训藏羌织绣绣娘500余人,创作大型藏羌织绣刺绣作品2幅、文创产品21款,与必胜客、民生银行、水井坊等品牌开展授权合作,并参与拍摄多部传统工艺公益宣传片。疫情期间,积极组织汶川县农村绣娘进行复工复产,与义乌企业开展来料加工合作,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残疾人、低保户共计135余人;人均每月增收1300元,熟练工达每月1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