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赵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站长;担任文旅部、教育部、人社部中国非遗研培计划苏工美项目组负责人,江苏省非遗保护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库专家,光明日报社非遗传播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该同志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传统工艺振兴及非遗扶贫工坊建设工作,致力于非遗扶贫及乡村振兴事业,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取得一系列显著成果。数十次次前往西部山区村寨,为当地带去大量设计与学术资源。其扶贫成果在今年的济南非遗博览会上得到了展现和好评,评比为非遗扶贫品牌行动项目。
策划传统工艺青年论坛、贵州传统工艺振兴工作交流会、新手工艺运动、中国染缬论坛、“青绣”品牌及青绣发展论坛等学术活动,倡议成立“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联盟”、“中国织染绣传承发展联盟”等学术团体,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 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项、中国轻工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青海省科技转化重点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
国家“中特高”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群建设主要参与者、主持制定《工艺美术品设计》国家职业教学标准、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工艺美术品设计》专业带头人,构建了工艺美术传承的2.5年制、3年制、4年制、5年制、3+3多种学制的职业教育立交桥; 积极推进中国非遗研培计划,开展非遗传承人才培养达到3万人次,拓展传承人学历教育,促进非遗研培与学科建设的共同发展,文化和旅游部第57期非遗信息摘报以《苏工美的非遗研培模式》面向全国推广。
加强与贵州、重庆、青海、新疆等西部相关省份非遗项目的帮扶合作,开展非遗研究,建立非遗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建设非遗传承保护平台,推动成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2011年来,主持在贵州省雷山县建设雷山非遗研发中心,推进与苏州市吴中区合作开展苏作文创峰会,建立苏作工艺学院,与连云港东海县合作建设东海水晶学院。尤其是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下,与贵州文化厅合作建立“传统工艺贵州 工作站”、任工作站站长,共建“贵州工艺文化学院”,开展“创意贵州”,推动贵州非遗扶贫工作取得成效。
主持《中国非遗研培计划操作指南》《江苏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 文件的撰写工作,; 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出版专著7本;在《人民日报》 《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等发表10余篇署名文章,工作成效得 到人 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的专题报道。
2020年,与快手共同启动了快手非遗培训计划,共建快手非遗学院,遴选导师开展直播教学20余场,在今年疫情期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观看人数达到100万以上人次。
创立了“创意贵州”主题设计项目,4年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共派出相关专业师生团队30余个前往贵州开展设计研发工作,投入项目直接经费300余万元,完成“创意贵州-雷山篇、黎从榕篇、黔西南篇”等研发课题,新研发的产品数量达到1500多组,当地民族企业将部分优秀作品进行生产转化,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和销售中。获评为本年度非遗扶贫品牌行动项目,受邀参加了北京设计周设计扶贫专题展览。
克服疫情期间的工作困难,与内蒙古文旅厅合作组织了内蒙古非遗传承人群及管理人员线上培训;举办了内蒙古非遗扶贫带头人研修班。与青海省文旅厅合作举办了青海刺绣发展高峰论坛;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及贵州省文旅厅合作开展了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生计项目-松桃苗绣的相关调研、培训、研发活动;与贵州、青海、新疆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了黔、青、新非遗扶贫带头人研修班。在第7届中国非遗博览会非遗扶贫与乡村振兴主题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介绍研培成效,持续开展传统工艺青年论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