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朝戈金,蒙古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哲学部主任,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教学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国际史诗研究学会(ISES)会长,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主席,美国民俗学会“荣誉国际会士”(2019),同时兼任《口头传统》(美国)、《第欧根尼》、《中国社会科学》、《民族文学研究》、《民俗研究》、《民间文化论坛》、《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等多家国内外人文学术核心期刊编委等。
2004年以来,朝戈金深度参与了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曾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2002-2010),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2004-2018);现兼任文旅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小组成员 (2007-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2008-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团指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审专家 (ITH/09/4.COM/CONF.209/14,2009),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CRIHAP)管理委员会委员(2012- ),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10周年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第4单元:缔约国的非遗保护经验”主持人(20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顾问(2019- )。朝戈金长期参与国家层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和活动,包括在评审“国家名录”和申报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名录”的过程中为相关部门的政策制订提供智力支持,主持或参与过“格萨(斯)尔”“玛纳斯”“赫哲族伊玛堪”“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等遗产项目申报材料的编制工作和申遗论证工作,同时从学术史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跟踪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和文章,为研究生、公众和文化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开设专题讲座,并深度参与了文旅部非遗司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的申遗和履约培训工作。在国际层面,朝戈金研究员于2006年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处(Intangible Heritage Section, UNESCO)的邀请,为该处编写的Manual on Oral Traditions and Expressions提供中国案例“Mongolian Epic Tradition”的英文写作;2007年以来,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专家组成员多次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各类法定会议和专家会,为我国政府代表团提供学术咨询,代表中方学者表达专业意见;2009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主席团指定,负责《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评审工作;2012年,在朝戈金会长的引领下,中国民俗学会经教科文组织资格认证,获得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提供业务咨询的地位 ( ITH/12/4.GA/6)。2015-2017年,与中国民俗学会非遗团队(负责人之一)参与了政府间委员会审查机构全球三个年度共计145项的非遗项目评审工作,为中国非遗研究界参与国际合作赢得了声誉。2017年,主持世界人文学术大会(比利时列日),力推将文化遗产保护全面纳入全球社会转型战略研究。
2020年,朝戈金作为专家组顾问,负责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非遗项目和饮食类非遗项目评审工作的督导工作;参与2021年中国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遴选和相关论证工作;主持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跟踪研究(2019-2020年)”,带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非遗工作团队开展国际层面非遗保护前沿性课题研究。4月,朝戈金参与中国百名学者联合发布《新时代文明工程倡议书》,在防控新冠疫情背景下支持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社会各界面向全国率先发起的“新时代文明工程”公益活动,倡议全民携手启动有利于健康中国的“餐桌革命”,推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为拥有一个美好的“健康中国”而行动,呼吁践行“一分二公三自带”,做推动“餐桌革命”的先行者。5月,朝戈金、刘跃进、陈众议主编的《新中国文学研究70年》出版,该著对非遗保护与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学术史作出了系统梳理;2020年7月,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合作伙伴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CIPSH)与腾讯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推动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助力非遗保护和全球数字文化产业及相关学术研究。2020年10月,《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朝戈金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选》出版,收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学理到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伦理原则〉:绎读与评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文学术维度》《知识共享伙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民族志立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等代表性论文,为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在防控新冠疫情的教学活动中,朝戈金积极引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少数民族文学系(任系主任和博士生导师)通过腾讯会议开设“非遗在线讨论课”,选课和旁听该课程的研究生和中青年学者已超过百人,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海外留学生。此外,本年度内,朝戈金还应邀在线上线下开设非遗讲座十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