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也明确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相对应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要求金融创新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
基于此,4月24日,由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和浙江财经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的第二场高端访谈以“科技创新与金融政策”为主题,探讨新阶段科技创新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利用金融政策切实提高金融对科技创新的助推和支持、解决其中的资源错配等问题。本场访谈由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骋路主持,访谈嘉宾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浙江益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华、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伟巍、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唐要家。
话题一:进入“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畴镛首先指出,一方面,以前中国的创新可能更多是模仿式创新,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现在更强调科技的原始创新、源头的创新来提升整个竞争力。另一方面,从创新模式看,以前比较多是在商业模式创新,现在则是在产业上科技创新,特别是在产业数字化过程中通过数字科技去落实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基于这两方面的不同,中央提出科技自立自强是对于国内国际发展的趋势判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随后,徐冠华则从资本市场对这一轮的科技创新的反馈视角出发,列举了美团外卖、抖音、自动驾驶等,来说明现在科技创新跟生活密切相关。他认为科技创新可以转换成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对于应用市场增量的贡献以及背后无处不在的投资机会可以有效地配置各类资源。另外,叶伟巍同样就双循环格局下创新要素配置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发表了观点,他指出不同于基于消费商品的双循环,科技创新也有双循环且依赖程度甚至更高。科技创新本质上是集聚必要的要素,因此外循环就是要博采众长,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同时要利用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内循环的作用,形成合力。这就如“八八战略”第一条中要求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耦合作用。最后,唐要家从科技创新与反垄断行为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新观点,他指出技术创新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问题,某些数字经济的创新往往会导致非常高的市场失衡甚至垄断,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乃至人们的意识形态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会抑止下一步的科技创新。这就必须通过政府监管的介入,让所有的创新都有利于这个社会更高质量的发展,让所有的人都享受创新带给我们的成果。
话题二:现阶段对接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有哪些?如何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效应?
陈畴镛提到现代经济体系、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是由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等各方面资源所构成的,无论是我们现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有中小科技企业的成长壮大,都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扶持。但现在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过程中,科技企业所需要得到的金融扶持往往会跟我们金融本身的介入实际上方向不一致。这就要求金融政策的扶持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有效地落地,更好地为科技创新服务。徐冠华继续接着陈院长对中小企业更需要受到有效金融扶持的观点,结合近期对科创板上“硬科技”的要求,指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阶段性调整,科创板改革、注册制等会造成新的资本市场“堰塞湖”,前期的改革成果需要一个稳定期。徐冠华也用学校“宽进严出”形象地比喻要通过调整准入准出制度来加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叶伟巍和唐要家也分别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表述了金融与创新的关系以及金融政策的影响。叶伟巍指出金融就是一个能量体系,本身就可以转化成要素,也可以促进创新所需要的所有要素的集聚以及结构优化,现在存在的问题就是政策偏多使得要素不够集聚,在下一阶段政策需要更有定力。唐要家则指出金融政策始终是一个国家产业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但是两个政策要一起发挥作用就必须保证金融制度和产业创新发展有很好的匹配。另外,科技创新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金融创新就是要处理好高风险问题,现有的金融制度供给是无法完全满足金融和产业发展、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还是要在这方面不断探索,可以通过“沙盒”模式等建立一定的试错机制。
话题三:该如何平衡监管与创新关系?特别是如何防范科技赋能金融后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陈畴镛谈到金融支持创新实际上是个双刃剑,金融科技用得好就能促进创新,但是这种创新赋能作用更多的是为大型的数字平台所掌握,这样金融科技对形成资本的垄断就是一种助推器,可能会造成金融资本无序的扩张。所以金融科技本身在促进创新的过程中,要防范资本,特别是垄断资本“巨无霸”的这种平台垄断资本遏制创新。这就要求政府监管部门通过例如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从制度创新、制度重塑的角度来成体系地促进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具体在平衡监管与创新关系上,徐冠华和唐要家展开了讨论,徐冠华指出一个创新是否应该被约束,是否应该受到监管,可能关键不在于垄断,不在于创新,而在于你是不是为社会整体利益服务。当然,创新和规范之间似乎存在一个话语权争议,也许监管者认为不合理、需要规范的行为,可能在创新者眼中是恰当的,应该创建一个监管者与创新者的沟通机制,实现真正的平衡。唐要家也同意并明确政府监管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这个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他还进一步谈到创新发展实际上需要有监管来保证,如果没有监管市场的无序扩张,私人资本的无序扩张这个社会福利一定受到损害,最核心监管就是要严格控制系统性风险。另外,唐要家还指出不管实体还是非实体金融都是纳入统一的框架,在操作过程中也不能绝对地一刀切。
就这个问题,叶伟巍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他指出不管科技创新还是金融政策,人还是最关键,以人为本。创新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是创意的产生,也就是新的想法;其次是行动的落实,要把想法落实;最后是价值的实现。所以,思维认知实际上是创新的源头,也是风险的源头。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从思维出发,在人才培养中加入创新与金融监管相平衡的思维培训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下时代变革的专业人才。
本场访谈特别设计了提问环节,四位嘉宾与在座来宾展开了互动,嘉宾也基本趋于一个共同结论即以人为本、思维导向是深化科技创新与金融改革的前提,“守正创新”即要坚持政策监管“守正”与科技“创新”相统一。
(文字 张懿 金骋路 摄影 苏训仁 杨深茹)